作者:晏明英 四川省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副主任药师

王春龙 四川省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王 豪 四川省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审核:李 希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主任药师 研究员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嗟发落》中写道:“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落尽诚可嗟,尽来亦不恶。”可见今人、古人都存在脱发问题。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脱发即头发脱落,分为生理性脱发和病理性脱发。生理状态下头皮的毛囊呈周期性生长,分为生长期、衰退期和休止期。正常情况下,进入衰退期和休止期的头发的数量与进入生长期的头发的数量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所以每日脱发100~150根是正常的生理代谢现象,称为生理性脱发。若由于某些原因(目前常见的有药物副作用、环境因素、精神因素、生产等)破坏了这种正常的生长周期,平衡状态被打破,脱发数目远远超过正常值,就称为病理性脱发。

中医作为一门立足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医学来说,治疗脱发病既有悠久的历史和经验,也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其临床疗效也得到了许多医生和患者的肯定。

《黄帝内经》认为肾精是头发生长的物质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精由盛到衰,毛发也由荣到枯,若肾精早衰,则头发也会相应地过早脱落。脾味甘,肾味咸,肾华在发,脾肾为乘侮关系,《素问·五藏生成篇》云:“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认为嗜食肥甘厚味,会致使脾虚生湿,湿热上蒸,进而导致脱发。

元代医家滑寿在《读素问钞·藏象》中有言:“肾者,水也,出高原,宜其华在发也。抑发者,血之余;血者,水之类。”这是将血与头发联系起来。《诸病源候论》则明确了血虚是引起脱发的病机,认为血盛能滋养头发,如果血气衰弱,发失濡润,则会脱落,并且表明不长头发是一种疾患,需要用药治疗才能令头发重新生长。

对于现代人来说,养血生发饮是一个不错的治疗脱发的方法。该药方由以下中药组成:茯苓50g、生白术15g、泽泻15g、法半夏10g、陈皮6g、柏子仁10g、制何首乌15g、荷叶6g、旱莲草10g、女贞子10g、生山楂10g、炒薏仁15g、僵蚕10g。本方用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使用时需注意剂量控制,并密切观察自身反应,避免长期或超量使用以减少潜在风险。对于孕妇、存在肝肾基础病史者等特殊人群,应在医师指导下谨慎使用。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这个方子以茯苓为君药,能够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对于脂溢性脱发的患者,茯苓可以通过健脾利湿增强他们的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刺激头部的毛囊,有助于减少头皮油脂分泌,改善头皮环境,从而减缓脱发。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生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炒薏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它们能够增强茯苓健脾利湿的作用,而且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为头发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缓解因营养不良导致的脱发。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的功效。在对脱发患者的治疗中,它的利水作用有助于排出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湿气,改善体内环境和头皮的油脂分泌情况,从而缓解脱发,并为头发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尽管法半夏本身不直接治疗脱发,但其在组方中发挥辅助作用,它可以通过改善患者体内的湿痰状态,减少湿气对头发的影响,从而间接促进头皮健康。

图6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它是治疗脱发的常用中药之一,尤其适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导致的脱发,可以改善头发的营养状况,促进头发生长和变黑。旱莲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女贞子滋补肝肾,明目乌发,二者都可以增强补肝肾。

图7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它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消化系统健康来改善头皮环境,从而可能对预防脱发有益。它还具有行气燥湿的功效,能够调节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缓解因气血不畅引起的脱发问题。

柏子仁具有补血益精的作用,能够促进头发生长。它还能够养心安神,缓解因精神压力导致的脱发。

荷叶、生山楂和僵蚕等药材在治疗脱发中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通常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改善头皮环境、提供营养支持等方式来减缓脱发症状。

中医的五行五色理论认为,黑色入肾,所以在组方中还需加入大家特别熟悉的黑芝麻,起到一个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考虑到口味的问题,组方中还可加入冰糖,它作为一味中药,本身就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既可矫正味道,使得口感更好,还能增强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至此,纵观全方,养血生发饮可以健脾利湿、补肾固发,针对的是肾虚脾湿型脱发,该类患者主要表现为毛发稀疏、毛发干枯毛躁、毛发颜色光泽度下降或者头油、头皮瘙痒等,以及其他一些因为肾虚脾湿而导致的症状。最后提醒大家,养血生发饮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脱发患者,如果出现严重的脱发问题,请到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