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昊天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审核:张 欢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紧急情况的见证者或参与者。想象一下,你正走在街上,突然看到有人倒地不起,心跳停止,呼吸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每一秒都至关重要。如果你掌握了急救知识,你就能成为那个在紧急时刻挽救生命的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急救知识的力量。

1.急救基础知识与流程

基本原则:保持冷静,评估现场安全,确认意识状态,检查呼吸与脉搏。

呼叫救援:立即拨打当地紧急电话(120),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观察与评估:持续监控患者的状况变化,直到专业人员到达。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常见急救场景:紧急时刻的行动指南

在紧急情况下,每一秒都关乎生死。以下是一些常见急救场景的操作步骤:

(1)心搏骤停:与时间赛跑

识别:患者突然失去意识,没有反应,没有呼吸或仅有喘息时,请拨打急救电话,启动生命的倒计时。

操作: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先按压后吹气,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深度为5~6厘米,按压与吹气比为30:2。用你的双手和决心与死神赛跑,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这是对心脏的人工跳动。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让科技成为你的助手。AED可以自动分析心律并指导除颤,大大提高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窒息:呼吸的挣扎

识别:观察患者,判断是否为完全性窒息。如果患者无法说话或咳嗽,他们可能正在经历窒息。

操作: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用你的双手帮助他们摆脱窒息的束缚。这是一种快速有效解救窒息者的方法。如果患者能够咳嗽,鼓励其继续尝试;若无法咳嗽,实施腹部冲击法(海姆立克手法)。

步骤:站在患者背后,双手环抱腰部,一手握拳,另一手紧握此拳,向内向上快速挤压。

情景再现:想象你正在一家餐厅吃饭,突然旁边的一位顾客开始拼命拍打胸口,你意识到他可能被食物卡住了喉咙。这时,你可以快速走到他身后,采用腹部冲击法帮他排出异物。

(3)创伤:止血的勇士

识别:开放性伤口有活动性出血。

操作:立即止血,用你的冷静和决断阻止生命的消逝。使用干净的布或直接用手施加压力。

固定:固定受伤部位,避免进一步损伤,等待专业救援。

注意:如果怀疑有骨折,不要移动受伤部位。

小贴士:如果你手头没有绷带,可以使用干净的手帕或T恤作为临时替代品。

(4)烧伤的急救

识别:皮肤红肿、疼痛或水疱。

操作:冷却烧伤区域,用冷水冲洗10~15分钟。

覆盖:用干净的纱布轻轻覆盖烧伤处,避免使用冰块或黄油等物品。

情景再现:假设你在厨房做饭时不小心热油溅到了手臂上,这时候应该立刻用冷水冲洗烧伤处,然后找一块干净的布覆盖住烧伤区域,避免感染。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专业医师视角:生命的守护者

专业医师告诉我们:

☆ 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快速评估,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正确而迅速地行动能够挽救生命。

☆ 定期更新急救知识:通过培训和模拟练习,提高个人面对紧急情况时的应对能力。

☆ 团队协作。

4.家庭急救包:家庭的守护神

每个家庭都应该准备一个急救包,里面应包含以下物品:无菌纱布和绷带、创可贴、医用胶带和剪刀、消毒液、一次性手套、温度计、止痛药和抗组胺药。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放在显眼易取的地方:让守护随时可达,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使用。

维护更新:定期检查急救包内的物品是否过期或缺失。

了解内容:熟悉急救包中的物品用途,确保在需要时能够正确使用。

5.教育公众:知识的传递者

学习急救技能,成为知识的传播者,让每个人都能在紧急时刻成为生命的守护者:

☆ 学校和社区的急救课程,让知识在每个角落生根发芽。通过实践学习,每个人都能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 工作场所的培训,让每个人都成为同事的守护者。在职场中,急救技能同样重要,能够应对突发的医疗紧急情况。

☆ 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宣传,让急救知识像种子一样播撒。通过各种渠道普及急救知识,增强公众的急救意识。

6.急救技能的实际案例

让我们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更深入地了解急救技能的重要性:

案例一:一名跑步者在公园突然心搏骤停。幸运的是,旁边的跑步者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并立即对患者进行了心肺复苏。几分钟后,救护车到达,患者被送往医院,最终康复。

案例二:一个小孩在家庭聚餐时不慎吞下一块糖果,导致窒息。家长迅速识别了情况,并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帮助孩子吐出了糖果,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结语:

急救知识不仅仅是技能,它是一种力量,一种在紧急时刻能够挽救生命的力量。让我们成为那个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人,用我们的知识和行动,编织一张保护生命的大网。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在紧急时刻成为生命线,挽救生命,减少伤害。让我们共同努力,增强急救意识,普及急救技能,为创建更安全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