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6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就在河南长垣建立了中国绿发会的第一个保护地——“中华大鸨保护地·长垣”。保护地成立最初,主要是为了保护有“欧亚大陆鸵鸟”之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鸨,这些年来,在保护地志愿者们的努力下,不仅大鸨的数量从原来的十几只增加到400多只,而且随着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持续变好,这里由候鸟的短暂停留地,变成了候鸟的中转站、越冬地。

据志愿者介绍,目前,每年在这里过冬的大雁达到了将近十万只,仅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灰鹤的数量就达到了将近一万只。


供图:中国绿发会大鸨保护地 长垣。

每年越冬季节,如此庞大数量的候鸟在此栖息,它们与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之间,是否能做到和谐相处,或者说,是否存在“人鸟冲突”的情况。以下是志愿者在最近的一次实地调研中与当地爱鸟人士交谈后了解到的信息:

这个保护地属于黄河滩区,主要由大面积的农田组成,田地里越冬的主要农作物就是小麦,每年从10月份开始,会有大批的候鸟迁徙过来,这些候鸟在麦田里觅食、栖息。以前的时候,农户看到候鸟啃食越冬的小麦苗,会对其进行驱赶,后来,随着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持续宣传,以及志愿者与爱鸟人士的不断呼吁,周边村庄里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与爱鸟意识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

另一方面,已经得到证实的一个事实是,候鸟在此栖息,对农田土壤的改良、对越冬小麦的产量等均产生了正面影响。
原理是这样的。首先,鸟粪对土壤来说是天然的生物肥料,候鸟在此栖息,其粪便为这里的农田增加了养分。其次,由于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基本每年的温度普遍要比往年的同期温度偏高,而农户还是根据以前的惯例,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前后播种小麦,这时候温度还普遍偏高,所以,小麦经常出现旺长的症状(小麦旺长的后果是不抗冻、不抗倒伏、返青慢、根系弱),而候鸟啃食麦苗,相当于帮助农户对越冬小麦进行了间苗(又称疏苗),并且候鸟只是啃食叶片,并不伤害小麦苗的根部,所以,对第二年春天麦苗的返青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候鸟在麦田里栖息,对土壤和庄稼都具有良好的正面作用。最后,到了第二年,小麦返青的季节,从每年2、3月份开始,随着天气转暖,候鸟就会陆续飞走了,所以,候鸟对小麦的继续生长与后期收获不再产生影响。

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志愿者还了解到另外一个信息,那就是有些来的比较早的候鸟,可能会食用农户播种的时候,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小麦种(子),这些种子基本都是农户从农技站购买的(现在很少有农户自家留种),这种购买来的种子,在播种之前,为了防止地下害虫以及根部病害,在播种前农户通常会拌上农药,所以,曾经发生过候鸟吃了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小麦种子后中毒的情形。

志愿者认为,上述问题,通过推广生态农业,应该可以解决。因为生态农业,摆脱了对化学农药与化肥的依赖,依靠的是大自然自身的力量,以虫治虫,从而达到生态平衡。所以说,生态农业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因为生态农业讲究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转发(请注明来源)。

文 | Yang

审核 | 橡树

排版 | Candy

来源: 中国生物救护与科学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