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8日~19日,第二次青藏科考“十大进展”发布。图片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青藏高原,这颗镶嵌在亚洲大陆上的璀璨明珠,不仅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下文简称青藏科考),如同一把金钥匙,不断开启着这片神秘土地的宝藏。随着科考的深入,如今,2024年8月中旬,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3000多个新物种被发现!**这无疑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研究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4年8月18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成果发布会在拉萨隆重举行。科研人员向世界展示了他们在青藏高原这片神秘土地上取得的重大发现。此次科考历时数年,动员了大批科研人员,深入青藏高原腹地,对高原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更具体的说,**第二次青藏科考截至目前已发现新物种超过3000个,其中动物新物种205个**,植物新物种388个微生物新物种2593个。**

上图:2024年8月18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在拉萨对本次科考十大任务的重要成果进行集中发布。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高原的馈赠:生物多样性的盛宴】**青藏高原的极端环境,孕育了独一无二的生物多样性。**从珍稀濒危植物枯鲁杜鹃、墨脱百合,到神秘莫测的察隅链蛇、雪山大爪鼩鼱,等等,每一个新物种的发现,都向我们展示了青藏高原生物进化的奇迹。这些新物种的背后,是青藏高原独特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共同作用。高耸的山脉、深邃的峡谷,将高原分割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长期的地理隔离,促使物种在各自的栖息地中独立进化,形成了独特的遗传特征。从湿润的东部到干旱的西部,从温暖的河谷到寒冷的高山,气候的多样性为生物的适应性进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物种分化。频繁的地质活动,不断变化的地貌,也为生物的迁徙和扩散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发现的新物种之一——雪山大爪鼩鼱。标本由科考人员采自于林芝(墨脱、米林、察隅等)2560-4200m的高海拔地区。图片来源:安徽大皖新闻**珍稀动物的回归,被认为是生态系统的“晴雨表”。**除了新物种的发现,科考队还发现了一系列珍稀动物的身影,如雪豹、云豹、孟加拉虎等。据报道,这些顶级掠食者的出现,表明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尤其是孟加拉虎在西藏墨脱地区的频现,更是印证了这一观点。孟加拉虎作为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对栖息地的要求非常高。它们的存在,意味着当地拥有丰富的食物资源和完整的食物链,生态系统处于良好的状态。墨脱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孟加拉虎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上图:2023年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孟加拉虎视频截图。来源:新华社

高原上的植物们。摄影:熊昱彤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也为保护这片珍贵的土地提供了科学依据。**基于科考成果,我们可以更精准地划定保护区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更安全的栖息地。同时,新物种的发现,为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生物进化的规律。通过宣传科考成果,可以提高公众对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激发人们参与生态保护的热情。这颗镶嵌在亚洲大陆上的璀璨明珠,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将会对这片神秘的土地有更深入的了解。展望未来,随着科考的不断深入,我们相信,青藏高原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上图:从天空中俯瞰喜马拉雅。摄影:Joys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工作组【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对“世界屋脊”生态负面影响应警惕】不过,我们也要意识到,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日渐扩大,青藏高原这片“世界屋脊”上的高原动植物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存挑战。首先是对于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的问题,可能带来物种的灭绝。举个例子。塔黄,这种生长在青藏高原的珍稀植物,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生长环境苛刻、难以人工培育,塔黄主要依赖于野生采集。这种过度依赖野生资源的利用方式,使得塔黄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面临灭绝的威胁。塔黄的命运,折射出许多野生动植物所面临的困境:生长周期长、繁殖能力弱、对环境要求高,一旦遭到过度采集,种群恢复极其缓慢。这种不可持续的利用方式,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也威胁到了传统医药的传承和发展。

上图:塔黄(Rheum nobile)是喜马拉雅高山冰缘带的特有植物。它的西藏高原有各类藏药植物的身份,使得很多人去采。塔黄没有人工培植,基本上都是从野外获取。这样的不可持续利用,可能给这个物种带来灭顶之灾。组图来源:《西藏诱惑》纪录片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非法狩猎、用化学药剂对个别物种(如高原鼠兔)进行生态灭杀、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导致栖息地丧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失调。比如,过去几十年来,有组织的对青藏高原鼠兔进行大规模的化学灭杀,是一项非常不明智的举措,其潜在的生态后果不容忽视。鼠兔****是高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是许多肉食动物的食物来源。大规模灭杀鼠兔,将会导致食物链断裂,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化学杀虫剂会长期残留在土壤中,污染水源,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甚至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上图: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 的巢穴。旁边不远处,候着的是一只耐心等候的大鵟。摄:熊昱彤。©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不负责任的旅游,给高原带来了大量的垃圾,污染了环境。随着青藏高原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垃圾问题也日益严峻。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加剧了垃圾治理的难度。海拔高、气候寒冷使得高原的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垃圾分解缓慢,甚至可以遗存几百年之久。而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则会在风力的作用下随处飘散,污染环境。高原的生态系统极为脆弱,这些随意丢弃的垃圾不仅破坏了美丽的自然景观,更对当地的动植物造成了严重威胁。一些动物误食垃圾后可能导致死亡,而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也会渗入土壤和水源,污染环境。

上图:在被誉为“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塑料垃圾也随着游客的增多而不断累积。高原上的塑料瓶 图源:美丽公约 ©绿会融媒此外,外来物种入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对高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使得原本适应高寒环境的动植物难以生存繁衍。
**气候变化也正深刻影响着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温度升高、冰川融化等气候变化引发的连锁反应,破坏了高原原有的生态平衡。植被的退化、动物栖息地的丧失,不仅威胁着高原生物多样性,也对整个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成了严重挑战。

2022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推荐的【“亚洲水塔”失衡失稳对青藏高原河流水系的影响如何? 】课题入选“重大科学问题”。图源: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面向未来的科技》,目录页。可以说,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任重道远。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 (IPBES)的报告已经清晰地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因素。“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也深受人类活动扩张的影响。今天“世界屋脊”传来了“发现3000多个新物种”固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令人鼓舞,让人们得以了解青藏高压的“家底”到底有都厚实;但我们也要意识到,这更是一种鞭策、一种责任。须高度重视人类活动对高原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THE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文 | 沈一杭

编辑 | Maggie

排版 | 绿叶

参考资料略

来源: 海洋与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