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明星的夸张宣传推广,洗眼液广泛流行,商家们打着“自然温和,安心明眸”等口号,种草了一大波年轻人。但是种草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质疑的声音,那洗眼液究竟靠谱吗?
1.洗眼液真的可以起到清洁眼睛的作用吗?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眼部正常的清洁功能。眼睛本身有自清洁功能,我们平时的眨眼动作,又称瞬目反应,是一种保护性的神经反射动作,可以使泪水均匀分布在角膜和结膜上来保持湿润。
泪水中的主要成分有水、电解质、含氮物质、糖类、有机酸、维生素、溶菌酶、脂类等,其中溶菌酶等是天然抗菌物质。自身代谢产生的坏死细胞、组织或者接触外界灰尘、漂浮物等,都会通过眼睛分泌的泪水冲刷出去,泪水中的溶菌酶也会破坏有害物质。泪水分泌正常的情况下,通常是可以满足日常生活中眼表的正常清洁需要的。
如果不恰当地使用洗眼液、眼药水等,易破坏眼表自身的菌群环境,导致菌群失调,从而增加眼表的患病风险。
事实上,网上盛行的洗眼液,对眼睛的清洁作用微弱,所展示的洗眼的方式也是错误的,如有些明星直播时用的洗眼法:将洗眼杯扣在眼部,转动眼球,洗眼20秒左右,这其实是一种“死水浸泡”眼表法,在洗眼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把眼睑皮肤及睑缘存在的细菌带至眼表,反而增加了感染风险。
至于商家夸张宣传洗眼液能冲洗出眼内的“垃圾”,大多是还没有干结的睑板腺分泌物(俗称眼屎),正常情况下这些分泌物无需冲洗也会形成眼屎排出眼外。
图源:Pixabay
所以还是那句话,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眼睛是不需要额外清洗的,如上所说,我们眼睛在健康的情况下有自身清洁功能,频繁地额外使用冲洗液反而会适得其反。
2.洗眼液对眼睛有害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洗眼液的成分,市场上的洗眼液标签上的主要成分是:马来酸氨苯那敏、软骨素硫酸钠、甘草酸二钾、维生素B6、牛磺酸、维生素B12、中药等。
软骨素硫酸钠:是一种从软骨中提取的酸性粘多糖,临床上主要用于降血脂、治疗神经关节痛等,毒副作用较小;牛磺酸:这是中药牛黄成分之一,是一种内源性氨基酸,可提高免疫力、调节神经组织兴奋性等;甘草酸二钾:是以甘草为原料,用水抽提后加氢氧化钾或碳酸钾进行完全中和而得,常用于抗炎的药水和药膏中;以上成分都相对比较正常。
图源:作者提供
但马来酸氨苯那敏,这种成分可以对抗过敏反应所致的毛细血管扩张,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主要用于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及其他过敏症状。这种成分又名“扑尔敏”,相信大家不陌生,一片扑尔敏的含量为4mg马来酸氨苯那敏,一日建议用量是12mg,不良反应为嗜睡、口渴、多尿、咽喉痛、心悸、皮肤瘀斑、出血倾向等。
一瓶洗眼液中的马来酸氨苯那敏含量并不高,但是该成分的不良反应在未超量使用时也会出现,并且频繁使用会造成药物依赖。
洗眼液为了延长保质期还会添加防腐剂,频繁接触防腐剂更会破坏角膜的健康,严重可致失明。所以洗眼液再怎么富含营养,都无法弥补添加防腐剂对眼睛造成的伤害。
并且洗眼液中的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眼表的细菌感染,但如果本身没有感染迹象,长期使用反而破坏菌群结构,导致菌群失调。至于一些冰片中药成分,使用后会让你感觉到清凉感,虽然对眼睛的影响可能很小,但清凉后也并没有太多其他好处。
保护眼睛应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如果有眼部疾病,建议去正规医院进行就诊和用药,积极对症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单靠洗眼液是不能解决疾病问题的。
3.洗眼液清洗眼睛的原理是什么,能用纯净水代替吗?
洗眼液冲洗眼睛,主要是想通过浸泡眼球,冲洗出眼内的絮状物,但这种错误的冲洗方法和频繁操作对眼睛是有伤害的。
但是更不能用纯净水代替,纯净水是低渗溶液,进入眼中,也容易破坏泪液的平衡,眼睛表面最外层细胞在低渗环境下成肿胀状态,特别容易出现感染,这也是人们游泳过后眼睛容易发炎的原因。
4.洗眼液的正确使用方法及适用人群
医学上的洗眼,是一个“活水冲洗”眼表的过程,是指冲洗结膜囊,即在有必要的情况下,通过系统的操作,将医用的洗眼液冲入结膜囊,然后在外眼放置一眼杯,以便上述液体冲洗眼表后自动流入眼杯内,确保不会污染眼睛。这是在结膜、角膜受伤时或眼科手术前,通过冲洗除去结膜囊内的异物或分泌物,其目的是减少眼的伤害,避免感染,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以及手术效果。
图源:百度图片
同时,洗眼具有一套复杂的程序,应先把眼睑翻开,运用医用的洗眼液把穹窿部等容易藏脏东西的地方洗干净,并且需由专业人士使用专门的洗眼器进行操作。而不是像商家宣传那样,随便弄个小杯子,倒满药水,捂住眼睛,然后随便动一动,眨眨眼就可以的。
所以对于网上风靡的洗眼液,希望大家谨慎种草,如有日常的眼部干涩疲劳,可以让眼睛间断休息,放松眼部肌肉,也可以使用一些正规的缓解眼部干涩的人工泪液。即使卸妆时不小心让化妆品掉入眼内,也推荐使用生理盐水或者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进行冲洗,相对安全,但冲洗也不应频繁。
总之,有任何眼部不适都应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你要相信,“用了景甜的洗眼液也洗不出景甜的眼睛”!
供稿单位:重庆科技馆
作者:许多,副主任医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保健专委会常任委员,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徐椿鸿,眼科住院医生、研究生。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