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复合材料分会、华侨大学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所组织华侨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到华侨大学,开展了一场以“探索微观世界与未来制造——组织工程、物质结构与3D打印的奇妙结合”为主题的科普开放日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趣味横生的化学实验和前沿科技展示,激发中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精神。
活动伊始,华侨大学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所的傅超萍老师为学生们开展了一场实验室安全培训,详细讲解了实验室操作的安全规范,并着重强调了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注意事项,以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参与到接下来的实验活动中。
活动现场,来自华侨大学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所的朱俊杰老师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讲座详细介绍并演示了3D打印技术及其发展历程、工作原理以及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广泛应用,见证了数字模型转化为实物的神奇过程。学生们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感受到了未来制造技术的无限可能性。
随后,学生们分组进行了多个趣味化学实验,引领学生们踏上了一场探索微观世界与未来制造的奇妙旅程。通过“大象牙膏”、“鲁米诺反应”、“海藻酸钠分子料理”、“碘钟反应”等实验不仅让学生们在视觉上享受了一场化学的盛宴,更在理论上深化了他们对化学、物理以及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认知。随后,研究所的洪兆年为同学们带来了“超临界萃取薄荷醇”实验的介绍,生动展示了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实际应用。借助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学生们亲身体验了从植物中提取纯净薄荷醇的过程,这一现代化学技术不仅在天然物质提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组织工程领域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在未来的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中扮演关键角色。这些实验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化学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它们揭示了物质在微观层面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这种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为同学们使用显微镜进行更深入探索打下了基础。
随着活动的深入,王炜煌和陈少杰老师引导同学们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和组织结构。从3D打印的宏观制造到光学显微镜下的微观观察,同学们的视野经历了一次质的飞跃。在光学显微镜下,他们观察到了细胞的精细结构,如细胞核、线粒体等,这些观察让同学们对生命科学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最后,夏海可和曹云中老师带领同学们使用电子显微镜探索了更为微观的世界。从化学实验中对物质相互作用的认识,到电子显微镜下对原子和分子结构的观察,同学们的科学视野被进一步拓宽。电子显微镜的高分辨率让同学们得以观察到材料的微观缺陷和纳米结构,这些观察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材料科学的理解,也为他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科学领域。
通过从3D打印和化学实验到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过渡,本次科普开放日活动构建了一座桥梁,将同学们从宏观世界的制造技术带到了微观世界的深入探索。这种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为青少年未来的学术道路点燃希望的火花,助力他们在科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来源: CSBM生物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