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一位中国科学家,于1955年10月8日从美国回到广州时,对接待他的中国旅行社的同志所说的第一句万分感慨的话。他就是我国著名力学家、核物理学家和火箭专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出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他于1935年考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学习,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并拜著名的航空科学家冯·卡门为师,学习航空工程理论。钱学森学习十分努力,三年后便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冯·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对火箭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研究领域中突飞猛进。不久,经冯·卡门的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在1935年到1950年的15年间,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
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回到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1950年,当钱学森登上港口准备回国时,却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因为美国当时的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 个师的兵力,不能放走他。”在此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钱学森始终受到严密监视。得知钱学森在美国遭受迫害,中国科技界立即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谴责美国政府的做法。中国政府也多次与美方交涉钱学森回国问题,但由于国内始终无法与钱学森取得联系,因此,美方每次都否认扣留中国公民。1955年5月的一天,钱学森给陈叔通写信,请他把自己的消息传递给国家高层领导。此后,信件几经辗转终于到了周恩来手中。此时,中国代表团正在日内瓦与美国进行大使级会谈。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也为钱学森归国创造条件,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提前释放了11名被俘的美国飞行员。但谈判时,美方依然矢口否认美国政府扣留中国公民。这时,中国代表团团长王炳南掏出钱学森的信当众宣读,让美方十分尴尬。1955年8月4日,再也没有借口的美国政府只好准许钱学森离开美国。9月17日,钱学森与家人一起来到洛杉矶港口准备乘坐邮轮回国,不少记者早早来到码头上采访备受关注的钱学森:“你这次回国后,以后是否还打算回到美国?”钱学森平静而坚定地回答说:“我不会再回来,我没有理由再回来,这是我想了很长时间的决定。今后,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到自己的故乡。
归国后,周恩来总理在各方面都给予了钱学森亲切细致的关怀,1956年初,钱学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同时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钱学森的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钱学森是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就慷慨献出《工程控制论》一书的万元稿酬,资助贫困学生。回国后,钱学森在中国科学院享受特级研究员待遇,每月工资为350元。后来他被增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称院士),增加补贴100元。1963年9月,钱学森写信给当时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党委书记杨刚毅,主动要求降工资。信中说,“现在我所正在进行级别工资的调整,我想利用这个机会也提出一个近年来留在我心中的问题。这就是:我的工资除职务上的原350元,还有作为学部常务委员的100元,每月共450元。我认为这个工资过高。”80年代,他又捐出《论系统工程》中自己的那份稿酬用作研究经费。晚年,他将先后获得的两笔100万港元的科学奖金也都悉数捐出,情系祖国西部,用于沙漠治理。
面对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等实权官衔,他没有向谁伸手,而是主动放手。他说“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管是什么大官,那些大官的待遇我一样都不要。”即便美国曾多次邀请钱学森访美,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称号,但仍被他拒之门外,抛在脑后。他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外国荣誉!”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的阅兵仪式震撼了世界,钱学森就在当年10月31日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98岁。人虽死,但英魂常在,钱学森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的地位永远不会动摇。
来源: 岳阳市科技馆 李昶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