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 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 硕士研究生导师
审核:付 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主任医师
网上一度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吃不了的剩馒头,如果放在冰箱里超过三天就会滋生病菌,这样的馒头如果再吃就会致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日常使用冰箱保存食物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一提起什么食物能致癌,大家都会绷起神经。毕竟这些年食物中存在致癌物质的说法还是挺多的,比如腌制红肉里面存在的亚硝酸盐,油炸食品里存在的丙烯酰胺等等。而此次关于剩馒头致癌的事,主角则是另一种物质——黄曲霉毒素,相信有一些朋友已经对其有所耳闻。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等真菌在污染谷类、豆类食物后分泌的一种毒素,它属于含有二呋喃环和香豆素结构的化合物,毒性极强,为一类致癌物,可诱发肝癌等多种癌症。鉴于这些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因此黄曲霉毒素可在多种食物中被检出,比如谷物和油料作物的种子及其加工产品、干鲜果品、调味品、烟草、乳及乳制品、肉类、鱼虾类,甚至某些动物饲料中。当然,作为馒头制作原料的面粉,同样容易受到黄曲霉菌的污染。如果长期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馒头或者其他食品,当体内累积的黄曲霉毒素达到1毫克时,就有患癌的风险;而一次性摄入达到20毫克时,则可能致命。
先别着急担心,黄曲霉毒素确实有风险,但这剩馒头里到底会不会有这种毒素是另一个需要具体分析的问题。
馒头熟了以后,如果放置时间较长,确实容易出现回生、老化的现象,表现为硬度增加,同时在室温下存储还会面临馒头水分流失的问题。因此,冷藏和冷冻被推荐为最佳的储存方法。这个过程会有黄曲霉毒素生成吗?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有媒体曾进行过一项试验,将五份新鲜的馒头置于不同的条件下保存:新鲜的馒头、冷藏一天的馒头、冷藏三天的馒头、室内放置一天的馒头、室内放了三天的馒头。试验结果显示,冷藏三天的馒头在硬度与第一天相比没什么区别,而室温放置三天的馒头则明显变硬,并出现了霉变。这表明,短期内冷藏的馒头并不会轻易变质,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黄曲霉菌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2~42℃,而其产毒的最佳温度则为24~28℃,同时需要高达93%~98%的相对湿度。然而,家庭冰箱冷藏的温度通常维持在4~8℃,冷冻更是低至零下18℃左右,且平均湿度只有50%RH,这样的环境无法满足黄曲霉菌生长和产毒的条件。因此,只要馒头在放入冰箱前未受污染,冷藏过程中就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但值得注意的是,若馒头在入冰箱前已受污染变质,即便霉菌生长受阻,毒素仍可能残留,食用此类馒头存在一定风险。
尽管剩馒头放在冰箱里没有霉变的风险,但其他风险仍需警惕。冰箱里最常见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耶尔森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能在零度以下环境中生存繁殖。一旦食物受污染,食用后可能出现恶心、发烧、腹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引发肠炎和败血症。
去掉馒头发霉的部分后,还能吃吗?
馒头等食物腐败变质后,微生物需要寄居一段时间,才会慢慢出现霉斑、酸臭味儿等感官上可辨识的信号。这种霉变的食物,多数会产生有害的毒素,一旦出现了霉斑,说明已经被霉菌感染了,即便是去掉发霉的部分,其他部分地方可能依然存在霉菌或毒素,这样的馒头吃不得。
如果拿微波炉或者蒸锅多热一会儿,可以吗?
也不行。加热杀死的只是霉菌,但是对于毒素却没有啥作用。黄曲霉毒素等毒素需达到280℃的温度才能裂解,家庭日常烹饪根本达不到这个温度,所以千万别冒这个险。
此外,关于冰箱,尽管许多人认为它是最安全的食物储存环境,实则不然。在使用冰箱的时候,若不注重细节,食物的残渣,洒落的汤汁等极易吸附在冰箱的犄角旮旯里,这些地方往往难以被肉眼察觉,久而久之便可能滋生大量细菌。因此,在使用冰箱时,以下几点一定要注意。
一是,不要塞得太满,不仅冷藏效率变低,新鲜的蔬果也会因为挤压而容易腐烂。再加上东西太多也容易被遗忘,更容易腐败变质。
二是,分类存放,密封保存,以避免食物之间细菌交叉污染的可能性。尤其重要的是,生食与熟食必须严格分开存放。
三是,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建议至少每1~2周对冰箱进行一次全面清洁,包括隔板、抽屉等部件的彻底清洗与消毒,以有效减少细菌滋生。
四是,冷冻的食物不要反复解冻,更不要冷冻时间过长,以免食物营养流失严重。
五是,有些食物是不宜用冰箱储存的。比如香蕉、荔枝放冰箱容易变黑,更适宜在阴凉处储存;红薯、土豆放在冰箱里容易发芽,最好找个干燥的地方保存;西红柿在低温下会影响后熟的过程,影响口感;而蜂蜜在低温下容易结晶,同样影响口感。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最后提醒,冰箱保存的熟食在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而生食的海产品则应避免长时间存放于冰箱内,并应用保鲜膜妥善包裹。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