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络?

跟人们常说的任督二脉有关系吗?

我们来了解下。

经络的概念最早源于《黄帝内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经络不同于血管、神经、筋膜,它们存在于人的身体,一般看不见的。

但是,在经络敏感人的身上,肉眼可见某些经络走向,直接证明了它的存在。

皮肤潮红处为手阳明大肠经走向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

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筋脉肌肤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临床治疗上用得最多的是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

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任督二脉

任脉和督脉是经络中的一部分,奇经八脉中的两条经脉。

督脉是“阳脉之海”,督脉不通,人体内阳气便不足,就会出现肢体怕冷等症状;任脉是“阴脉之海”,任脉不通,女性就会出现下腹部不通的病症,会长子宫肌瘤等。

任督二脉对于一身之阴阳有重要调节作用,中医治疗中会通过针、灸、推拿按摩任脉和督脉来调节人体的阴阳,达到阴阳的平衡,即 “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的说法。任督二脉通畅,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人体血液循环。

武侠小说里的过多渲染与夸张描述,如任督二脉一旦被打通,武功即突飞猛进,才成为一般人最为熟知的气脉。其实除此之外,人体还有十二经脉、冲脉、带脉等。他们一起形成一个经络体系,起着联络脏腑、沟通肢窍、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抵御外邪、保护机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国杰. 主编. 针灸学. 第2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14.

来源: 广州市越秀区骨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