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感觉最近身体沉沉的,提不起劲来,脸色蜡黄,吃不香睡不好……


注意啦!这可不是因为天热人变懒,中医认为,这很可能是气血不足了。


夏季是如何“偷走”您的气血的?


1、出汗。中医讲“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大量流汗就在大量损耗气血,这样一来,身体就像是被掏空了一样。

2、压力大。所谓“思虑过度,暗耗心血”,现在人操心的事很多,同时兼顾家庭和工作。熬夜、晚睡等行为,也无不在耗散心血。

3、女子从五七之年(即35岁)开始,阳明脉开始衰,意味着身体,尤其是面部的气血供应开始不足,身体与容颜便开始走下坡路。而且对于女性,气血无时无刻不在消耗。

所以,要想让身体重新充满活力,就得想办法补阳气+补气血。


从8月开始吃它,补足1年气血

那说到补阳气、补气血的好东西,今天要给大家推荐一个超级棒的水果——龙眼(也叫桂圆),它不仅口感甜美,营养价值还高。


入秋后,很多地区都有“贴秋膘”的习俗,其实现代人哪里会缺膘呢,咱缺的是气,缺的是血!那么,就要先用桂圆肉打头阵。

立秋前后,就是2024年头茬鲜桂圆成熟的季节!用它做的桂圆干,鲜美正当季。


功效


1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中医认为,桂圆肉性味甘、温,入心、脾经,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等功效常用来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皮肤干燥,以及年老体衰、产后、大病后造成的气血亏虚证。


2
益脾长智、补气又补血


《本草求真》认为其功优于大枣,称“龙眼气味甘温,多有似于大枣,但此甘味更重,润气尤多,于补气之中又更存有补血之力。故书载能益脾长智,养心保血,为心脾要药”。


3
保护血管、防止血管硬化


从现代研究看,桂圆营养价值甚高,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其中尤以维生素P含量多,对中老年人而言,有保护血管、防止血管硬化和降低脆性的作用。

适合人群


1.体弱贫血、年老体衰、久病体虚者,经常吃些龙眼很有补益作用。

2.妇女产后,龙眼也是重要的调补食品。因为它含铁及维生素很丰富,可以减轻子宫收缩及宫体下垂感。对于妇女产后、体虚乏力、贫血等问题,则可用龙眼肉加当归、枸杞、红枣(去核)数颗炖鸡。或每日食用龙眼肉煮鸡蛋,可活血调经,促进体力恢复。


禁忌人群


1.脾胃有痰火及湿滞停饮、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者忌服。

2.孕妇,尤其是妊娠早期,不宜服用龙眼肉,以防胎动及早产等。

3.糖尿病患者不宜多服。

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吃未熟透的龙眼,因其容易引起哮喘病。即使作为食疗品,龙眼肉每次食用量也以干品6克为宜,不宜过量。


推荐食谱


1
桂圆鸡粥


功效:补血益气,驻颜生肌,安神益智,用于气血不足、血虚萎黄、失眠健忘。

材料:桂圆肉15克,鸡胸肉50克,糯米100克,盐、鸡精各适量。

做法:将鸡胸肉洗净,剁成末,备用;将糯米洗净,和桂圆肉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用中火煮30分钟;放入鸡肉末,搅散,煮沸后加盐、鸡精调味即可。


2
桂圆莲子羹


功效:健脾安神,补益气血。适用于血虚心悸、健忘失眠、泄泻、浮肿者。

材料:桂圆肉100g,莲子200g,冰糖150g,淀粉适量。

做法:将桂圆肉洗净捞出控干水分;莲子剥皮,去掉莲子心,洗净,放入开水锅中汆透,捞出倒入凉水中。锅内加清水800mL,加入冰糖,武火烧开,去浮沫,放入桂圆肉、莲子,用湿淀粉勾稀芡,烧开即成。糖尿病患者不放冰糖。


3
桂圆补血膏


功效:补益精血,安神,润肠美肤,常食可改善气色,适用于便秘、睡眠差、皮肤干燥者。

材料:桂圆肉100g,黑芝麻40g,桑椹50g,蜂蜜适量。

做法:将桂圆肉、黑芝麻、桑椹洗净,置锅中,加清水约1000mL,浸泡1小时。武火烧开,改文火煎30分钟,取汁300mL,然后加水适量续煎20分钟,取汁200mL,再加水续煎20分钟,取汁100mL。三煎药汁混合,用文火浓缩至稠膏时,调入蜂蜜,再煮沸即成。置凉后,装瓶备用。每次一汤匙,早晚食用。


近期热门视频


人民网科普

,赞111

多精彩视频,尽在人民网科普视频号,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这种"假牛奶"很多人还整箱买!


隔壁是“骨灰房”?业主可以这样做....…

每天都喝!男子确诊癌症晚期...

人民网科普

以服务大众、倡导科学生活为己任,以破解生活流言、宣传安全知识、解读时下突发新闻热点事件等贴近生活的大情小事为主要内容,汇聚幽默、严谨、亲民、权威等特点,为人民打造科学生活的“百科全书”。

211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来源:养生中国、暖暖的味道官微、中国中医药报、《中医健康养生》杂志

编辑/俎少龙(实习生)

责编/张雯

乐享生活814

乐享生活 · 目录

上一篇太吓人!游客潜水时突然被摘下面罩,强行推销拍照,每人300元!下一篇“健康零食表”新鲜出炉,嘴馋时照着吃没错!

阅读 2.4万

写留言

人民网科普

写留言

留言

    暂无留言

    来源: 人民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