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工只能技术如火如荼,无人驾驶百家争鸣。当我们开始畅想未来科技的可能性时,是完全无人驾驶的汽车、也可能是人工智能技术加持的智能机器人。但现在,有一项看似普通却蕴含无限可能的技术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世界——基因测序。在肉眼不可见的DNA分子中,隐藏着生命的奥秘。基因测序能够让我们有能力去探索DNA所蕴藏的奥秘,有助于人类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随着科技的进步,基因测序的技术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第一眼DNA
DNA,生物体内的一种复杂的化学物质,它以双螺旋的结构存在,构成了细胞的染色体,承载着传递生物遗传信息的任务。DNA是以双螺旋结构存在于我们身体的细胞中,双螺旋结构宽仅为2纳米。举一个直观的例子,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两万纳米。虽然DNA的宽度很小,但是其长度很大。蕴含人类所有遗传信息的DNA分子,拉直后长度大约是两米。
在19世纪,科学家们开始分离和研究细胞的化学成分,探索更加微小的物质结构和功能。DNA的发现是这一时期生物学的重要突破,为现在生命科学的多个领域进展打下了基础。具有如此重要地位的DNA,我们获得的第一幅它的照片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个发现DNA的人是瑞士化学家弗雷德里希·米歇尔(Friedrich Miescher,1844-1895)。1869年,他在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时,发现了一种他称为“核蛋白”的物质(也就是DNA),他发现这类物质和其他的蛋白质特性完全不同。在米歇尔发现DNA后,生物学家们纷纷开始研究与猜测DNA的结构,受限于当时的显微技术,人们还没有足够强大的显微镜去直接观察DNA的结构,只能靠间接做实验的方式去破解DNA的结构。
直到1952年,一种被称为X射线衍射的技术,将DNA结构展示在人们面前。什么是X射线衍射技术呢?举个例子,在黑夜中有一个物体,没有灯光,但是有一堆能发出微弱光芒,被眼睛看到的小球,如何知道物体的形状具体长什么样呢?拿起小球朝着那个未知形状的物体砸去,小球碰到物体后会被弹开,只要砸的小球足够多,物体的周围就会分布着许许多多可以被看见的小球,这些小球的位置分布是跟物体形状有关联的,通过观察发光小球的分布,就能够反推出物体的结构。X射线衍射技术就是这样,X射线是有非常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利用这些粒子去撞击DNA,然后再被弹到接收屏上,就能够反推DNA的结构。
(左图:富兰克林;右图:世界上首张DNA的X光衍射图片,图源:Wikipedia)
这一工作由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在1953年完成。这一照片成功证实了两位生物学家沃森与克里克所假设的DNA结构。
基因测序,具体分几步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DNA由四种结构更小的物质构成,我们称其为碱基。这些碱基之间互相匹配,连接在一起,形成了DNA,而这些碱基的排列顺序就蕴藏着遗传信息,碱基对的特定排列方式叫做基因,其中蕴含着控制生物各种形状的信息。基因测序,就是要读出碱基对的排列方式。
基因测序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步:
第一步,从细胞中提取DNA,并去除其他的杂质。
第二步,将较长的DNA打断为较短的片段,这样做是因为太长的DNA不好操作。
(DNA片段示例,图源:作者自制)
第三步,将DNA片段固定在适配器上,并进行复制,增加数量,方便后续进行测序。
(图源:作者自制)
第四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首先,是将将碱基对拆开,让双螺旋变得只剩下一边。
(图源:作者自制)
然后就能换上可发光的特制碱基,利用显微镜观察碱基对的结合,读出基因序列。能够这样做的原因是,碱基对的结合有一定的规则,A碱基总是与T碱基配对,C碱基总是与G碱基配对。并且只有前一个配对完成后,下一个才能开始配对。
这种规则也使得我们能够间接读出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生物学家们发明了特别的碱基,这些碱基在与单螺旋上的碱基相结合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将适配器(固定有碱基序列的特制薄片)电脑记录显微镜视角下DNA所发出光的颜色以及顺序,就能够读出DNA的序列了,也就获得了基因的信息。
(图源:作者自制)
基因测序的过去、现在、未来
1965年,测量每个碱基对的顺序大约需要1000英镑;1975年,花费变为需要10英镑。在1995年,每个字母只需要1英镑。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达到顶峰时,每个字母的排序花费大约是0.1英镑。技术的发展使得测序成本急剧降低,使得人类能进行DNA的大规模测序研究。
现在,已经有公司提供了面向个人的基因测序服务,针对一部分现在已经知晓的一些疾病,通过DNA筛查能够提前发现并做出相应预防措施。
未来随着人类对基因的了解越加深入,基因将助力对人类认识更好地自身,提高健康水平,推动生命科学、医学、生物技、制药业、农业等各方面的发展。也许,通过对DNA的不断研究,我们真的能让一些已经灭绝的动植物重现在地球上。
参考文献:
[1] Baird D J , Hajibabaei M .Biomonitoring 2.0: a new paradigm in ecosystem assessment made possible by next-generation DNA sequencing.[J].Molecular Ecology, 2012, 21(8):2039-2044.DOI:10.1111/j.1365-294X.2012.05519.x.
[2].荧光显微术[M].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1975.
[3]林云跃,严惠民,王立强.四色荧光DNA测序中的转换矩阵分析[J].光学仪器(2)[2024-07-27].DOI:10.3969/j.issn.1005-5630.2007.02.009.
作者:吴庆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研究生
审核:刘志瑾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专业学科负责人 教授
文章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