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ECG)检查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医疗检查,用于记录和分析心脏的电活动。通过检测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产生的电变化,可以提供关于心脏节律、心肌病变、心脏瓣膜病变、心脏位置异常、电解质失衡、以及其他心脏疾病的信息。但是,有时候心电图检查结果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这些异常可能暗示着心脏存在问题,也可能仅仅是生理性的变化。以下是关于临床常见的几种心电图检查结果的解读。
一、常见心电图检查结果的解读
1、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电图,它指的是窦房结不规律地发放电冲动所致的心跳不完全匀齐。窦性心律不齐本身不是一种病症,这种情况一般会发生在婴幼儿、青年和老年人的身上。常见的症状就是心跳快慢不匀齐,这种不规律可以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种。生理性的一般是与呼吸时迷走神经张力变化有关,而病理性的则一般是患者患有心脏病,多见于冠心病、颅内压增高、脑血管意外等,存在一些潜在的心脏意外风险。一般来说,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的患者,没有附带其他症状是无需进行治疗的,只需观察随诊就可以了。
2、窦性心动过速
正常成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动次数是在60-100次之间,当心率超过100次/分,则是窦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情绪紧张、使用药物(如阿托品)、先天性心脏病等。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不是由其他疾病引起,单纯的心动过速本身并不是疾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避免刺激来控制。但需要注意的是,若出现不明原因的窦性心动过速,很可能是心脏病、发热、贫血、疼痛、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某些药物所导致的。
3、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性心律低于60次/分。在某些情况下,如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老年人和深度睡眠时,心率慢一些可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心率低于40次/分并且出现相关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悸等,则需要及时就医。
4、传导阻滞
传导阻滞是指心脏电活动在传导过程中受到阻碍的现象。心电图上,传导阻滞可能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之间的关系异常,如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后QRS波群脱落或PR间期延长;束支传导阻滞表现为QRS波群增宽、形态异常等。传导阻滞可能是心脏传导系统的病变所致,也可能与某些药物、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
5、QT间期延长
QT间期是心电图上从QRS波群的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QT间期延长可能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如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QT间期延长还可能与某些药物、电解质异常、遗传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6、心肌肥厚
心肌肥厚是指心肌细胞增生、肥大,导致心脏肌肉层变厚的现象。心电图上,心肌肥厚通常表现为QRS波群电压增高,如左室肥厚可能出现Rv5>2.5mV或Rv5+Sv1>4.0mV(男性)或>3.5mV(女性)。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肥厚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心肌肥厚可能是高血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表现,需要借助超声心动图、X线等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二、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的治疗策略
针对心电图检查异常,治疗策略应根据具体病因而定,治疗方法包括:(1)对于生理性原因引起的心电图异常,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只需消除诱因即可。(2)心肌缺血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治疗。若症状严重,可能需要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搭桥术(CGBG)等手术进行治疗。(3)心律失常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若症状严重,还可通过导管消融术进行手术治疗。(4)对于心肌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磷酸肌酸、辅酶Q等药物进行治疗。若症状严重,可通过体外膜肺氧和(ECMO)、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移植术进行治疗。
三、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的注意事项
在出现心电图异常时,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1)休息与运动。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2)饮食调整。应低盐低脂饮食,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3)定期检查。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进行其他心脏相关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4)遵医嘱服药。按医生处方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总的来说,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并不一定意味着有心脏疾病。某些情况下,它们可能是无害的生理反应或是某种生活习惯的影响。但是,如果有任何不适症状或有其他心脏疾病的风险因素,请务必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本文作者: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刘萍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