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福州的翁先生和表哥

先后莫名出现双下肢无力、

麻木、无法行走等症状,

却怎么也查不出原因,

其中一人甚至还出现了

高位截瘫,

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

两兄弟莫名被“怪病”困扰

一人出现高位截瘫

60多岁的翁先生是一位退休医生。两年前,他开始感觉双下肢偶尔出现麻木和无力,症状出现时,需要坐下休息一会儿才能缓解。

根据从医经验,翁先生最初认为这不过是骨质疏松带来的小毛病,或是长期站立工作的“职业病”,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但随着时间推移,翁先生的症状逐渐加重,发作也愈发频繁,甚至发展到无法长时间行走,需要频繁休息。

翁先生开始怀疑自己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于是前往医院就诊。可检查之后,医生并未发现翁先生有明显的腰椎问题,只是建议他注意休息和物理治疗。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这个查不出原因的“怪病”一直困扰着翁先生,不断加重的症状已使他下肢无力,无法行走

令人诧异的是,备受折磨的还有翁先生的表哥刘先生。早在3年前,刘先生也出现了同样的怪病,不幸的是,因为四处求医未果,他已经出现高位截瘫,大小便功能障碍,几近绝望。目睹了表哥的病情,翁先生不希望重蹈覆辙,依然在苦心寻医。

前不久,得知福建省立医院柔性引进了多位全国专业主委级别的国家级专家,翁先生怀着一丝希望,找到了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这一次,情况终于有了转机。

拨云见雾揭开谜团

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魏德主任医师和省立医院金山院区神经外科卢峰副主任医师在仔细分析病情后,怀疑翁先生患的是一种少见的脊髓血管畸形——硬脊膜动静脉瘘。为了确诊,需要做脊髓血管造影(DSA),这是一项难度极高、极为复杂的检查

应家属的请求,引进专家省立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张鹏(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为翁先生完成了脊髓血管造影(DSA)检查。

检查结果最终证实了当初两位医生的判断,困扰翁先生两年的怪病正是由硬脊膜动静脉瘘引起的

随后,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讨论,卢峰在张鹏教授的指导下,为翁先生实施了硬脊膜动静脉瘘口离断术。术后,翁先生的症状迅速得到缓解,双下肢的麻木和无力感明显减轻。

目睹表弟病情得到缓解,刘先生紧随其后,前往省立医院检查。结果再次验证,表兄弟俩患的是同一类型疾病。省立医院金山院区神经外科团队也为刘先生实施了同样的治疗方案,手术同样取得成功。

致残率高!极易被误诊漏诊

那么,困扰两位老人的硬脊膜动静脉瘘究竟是什么病呢?

据卢峰介绍,这种病**发病率极低,但致残率极高。**一旦患病,患者的症状将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脊髓神经功能不可逆性损害,引起下肢麻木、无力、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系列症状。

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疾病相似,因此极易被误诊和漏诊。
目前,脊髓磁共振(MRI)和脊髓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其中DSA是诊断金标准。对于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开放性手术治疗。前者具有微创的优点,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后者相对简单、成功率高,但创伤较大。究竟用哪种治疗方案,还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魏德提醒民众,尤其是中老年男性,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双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应高度警惕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可能,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脊髓神经功能不可逆性损害的关键。

来源: 福建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