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一场聚焦未来食品与健康科技创新发展的国际交流活动在浙江省农科院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的前沿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会上,杭州市食品营养学会发布了《降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测定方法》《降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标示规范》《基于动物试验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标示规范》《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测定——动份试验法》4项团体标准。

本次活动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支持,杭州市食品营养学会、皖南医学院、北美华人营养学会、国际执业注册营养师公会主办,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以下简称“质量营养所”)、浙江大学食品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所、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西湖区科学技术协会承办。

质量营养所所长褚田芬在致辞中介绍,全球正处于食品和健康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的不断增长和人类对食品营养品质健康的需求和要求的提高,人们对于绿色、营养和健康食品的需求越来越旺。食品产业快速发展,质量营养所的研究内容和方向也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拓展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上,在成分检测、等级分类、品质管控等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质量营养所希望与各高校、学会、专家学者、企业家携手,共同推动食品健康的科技进步与产业的发展。

据悉,当日杭州市食品营养学会发布的《降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测定方法》等4项团体标准中,降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标示和基于动物试验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标示将于8月9日起正式进入流通领域。

“此前由于缺乏统一的检测标识标准,市场上的 GI 标识混乱,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扰。GI 食物检测标识标准正式发布,能够使消费者直观地了解到所食食物对降低血糖生成指数的能力,从而帮助消费者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健康饮食方案。”质量营养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降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测定方法》和《降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标示规范》首次提出了降GI食物的概念,将降GI食物(Reduce GI Food,简称“rGI食物”)定义为衡量食物降低高GI食物能力大小的指标,经测定符合降GI食物标准的食物可以使用“rGI食物”标识。

此次会议还围绕科技如何赋能未来食品发展,未来食品又有哪些研究方向等展开学术研讨交流。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医院教授周金荣的《未来营养与健康》开启了与会者对营养健康发展的宏观思考。他指出,非均衡营养状态是造成死亡和疾病最主要的因素,导致非传染性疾病上升。营养学作为医学的未来,将重塑医学的格局,并在慢性病管理甚至扭转慢性疾病方面具有巨大的前景。

“我们的‘植物肉’模拟了真实肉的多汁感、层次感,不仅在形态和口感上十分贴近真实五花肉,而且在营养方面也能与猪五花肉相媲美。”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植物肉(杭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监李赫介绍了公司研发的“植物肉”系列产品,目前公司已建成国内首条10000吨生产线,可以生产中式块状植物五花肉、里脊肉、午餐肉10余种。

“蜂王浆主蛋白是一种新的特殊功能的蛋白王,对于抗衰老和促生殖、促进睾丸发育等都有一定的疗效。”杭州市食品营养学会理事长、浙江大学食品生物科学研究所教授沈立荣分享了他和团队采用超滤膜分离技术和单克隆抗体的快速检测技术,获得的王浆功能蛋白冻干粉。据悉,采用本技术,将蜂王浆加工成蛋白粉产品,蛋白性质稳定,可在常温下保存,口感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此外,在题为《精准营养展望》的演讲中,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陈国勋分享了 2024 年美国营养学会大会上关于精准营养的前沿信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沈志成发表了《大豆生产血红素》的主题演讲,为植物蛋白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浙江省人民医院特聘专家莫寅元以《益生菌作为肿瘤防止与治疗的辅助手段》为题,介绍了益生菌治疗肿瘤的阶段性成效,为肿瘤防治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特聘研究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双聘教授袁长征介绍了健康膳食模式与老年痴呆的关系,为预防老年痴呆提供了饮食方面的指导。皖南医学院三级教授、学科带头人张文众关于以动物为模型的 GI 食物检测标识标准及应用前景的分享,有助于推动食品检测标准的完善。

本次活动围绕“未来食品与健康科技创新发展”主题,在深入的学术交流研讨中,各位专家的演讲精彩纷呈,为杭州乃至国家未来食品与健康产业提供了国际前沿信息和建议。

来源: 西湖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