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的幽深海底,阳光难以触及的黑暗中,隐藏着一种神秘的现象——一种被称为“暗氧”的氧气释放过程。这一发现颠覆了我们对氧气来源的传统认知,即氧气主要通过光合作用产生。

一项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揭示了另一种可能的氧气来源,这一过程发生在一片古老的多金属结核区域。这些多金属结核,大小如李子,散布在海底,它们可能在催化水分子分解并产生氧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英国苏格兰海洋科学协会的海底生态学家Andrew Sweetman和他的团队在2013年的一次实地调查中首次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当时,他们正在研究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的海底生态系统,这个区域比印度还要大,是开采多金属结核的潜在区域。

Sweetman和他的团队使用了一个自动化实验模块来研究这一现象。该模块能够封闭一小部分海域,测量封闭海水中的氧气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在其他海洋地区,由于没有光合作用,封闭海水中的氧气浓度通常会逐渐下降。但在这片区域,氧气浓度却意外地上升了。

起初,Sweetman怀疑是传感器出现了故障。然而,在随后的几年里,这一现象在多次调查中得到了重复观察和验证。这一发现促使Sweetman等人重新审视了这片海底区域,他们推测多金属结核可能是“暗氧”现象的关键因素。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团队在实验室中重建了海底条件,并使用采集的海底样本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证实,这些多金属结核确实能够催化水分子分解,产生氧气。研究人员测量了多金属结核表面的电压,发现存在高达0.95伏特的电压差。虽然这未达到水分子分解所需的1.5伏特电压,但多金属结核通过串联,理论上可以产生更高的电压。

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氧气来源,也为深海采矿活动提出了新的考虑。如果多金属结核被移除,依赖这些氧气的生态系统可能会面临崩溃的风险。因此,在开展深海采矿之前,研究人员需要绘制氧气产生区域的地图,以评估采矿活动可能带来的影响。

此外,这一发现还可能对化学和能源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国西北大学化学家Franz Geiger指出,这些多金属结核可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催化剂,有助于我们制造更好的催化剂,甚至可能开发出新的能源技术。

总的来说,这一研究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全新的氧气产生机制,为我们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需要更加谨慎和负责任。随着对这一现象的进一步研究,我们可能会发现更多关于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线索,以及新的技术和应用的可能性。

来源: 秒懂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