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海佳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审核:王翅遥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与生命。其中,冠心病因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尤为引人关注。然而,除了那些以剧烈胸痛、胸闷而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外,还有一群“沉默”的冠心病患者,他们无明显症状,导致疾病常常被忽视而延误治疗。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什么是“沉默”的冠心病?
“沉默”的冠心病,医学上称为“隐匿性冠心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脏疾病。这类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但并未出现冠心病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如胸痛、胸闷等。由于没有明显症状,患者不会及时就医,从而错失宝贵的治疗时机。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长期吸烟者以及具有冠心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而言,“沉默”的冠心病更是潜伏在他们身边的隐形杀手。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探究“沉默”背后的秘密
为何冠心病会在部分患者身上呈现出如此“沉默”的状态?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生理与病理机制。
1.冠状动脉的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当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较轻,心肌的血供未受影响,患者无明显症状。此外,在长期慢性缺血的状态下,冠状动脉建立了较好的侧支循环,代偿性为心肌提供部分血液。这种代偿机制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但也使得疾病更加隐蔽。
2.对疼痛等刺激的敏感性降低:部分患者的神经末梢可能因长期缺血而对疼痛等刺激的敏感性降低,疼痛阈值升高,出现心肌缺血的情况时患者并不自觉,感受不到明显的痛感。
3.糖尿病的“推波助澜”: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这些并发症不仅降低了对疼痛的敏感性,还加剧了心脏血管病变的复杂性,使得冠心病的症状表现更加不典型。
4.个体差异的影响:每个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和反应都存在差异。有些人即使心肌缺血严重,也可能因为个体差异而表现出较轻微或无症状的状态。
三、精准诊断,揭开“沉默”的面纱
面对“沉默”的冠心病,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诊断手段。
1.心电图:虽然静息心电图在患者无症状时可能无法捕捉到异常,但动态心电图(如联合运动负荷试验)可能捕捉到心肌缺血的表现,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2.超声心动图:根据超声声像图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观察室壁运动情况,从而间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冠状动脉CTA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及狭窄程度,为“沉默”的冠心病的诊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经血管插入导管至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后观察冠状动脉情况。但因其为有创检查,需在权衡利弊后谨慎选择。
四、全面防护:守护心脏健康的行动指南
面对“沉默”的冠心病的威胁,我们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全面的管理策略。
1.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比例。同时,保持规律的体育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2.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定期监测并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是预防“沉默”的冠心病的关键。
3.定期体检与筛查:即使没有症状,也应定期进行心电图、血脂、血糖等检查。对于高危人群,建议进行更为全面的心脏评估,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4.注重心理调适: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和压力,对于维护心脏健康同样重要。
5.遵医嘱规范治疗:一旦确诊为冠心病,无论是否有症状,都应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抗血小板药、降脂药等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它们能稳定斑块、缓解动脉硬化、预防血栓形成,有效减缓病情进展。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