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 岚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审核:俞建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类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然而,这一趋势也伴随着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面临的重大挑战。其中,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不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更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深入理解房颤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提升公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房颤:隐匿于心跳之中的危机
房颤是一种由心房内电信号传导异常所引发的快速且不规则的心跳状态。医生常用“心房乱跳”这一比喻来生动形象地描绘房颤的病理特征。这种无序的心跳不仅削弱了心脏的泵血功能,还导致血液在心房内形成涡流并滞留,为血栓的形成提供了温床。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血栓,这一潜藏的“无声杀手”,一旦在房颤患者的心房内悄然形成,便如同安置了一枚“不定时炸弹”,潜伏着巨大危险。随着血液的流动,这枚“不定时炸弹”可能随时被“引爆”,一旦其脱离原位,沿着血管游走,最终可能堵塞脑血管,引发脑卒中。这一过程不仅迅速且难以预测,更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血栓与脑卒中的致命链接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因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所致的脑组织损伤性疾病。根据病因不同,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其中,由房颤引发的脑卒中,绝大多数属于缺血性脑卒中。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是由于血栓阻塞了脑血管,导致脑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进而发生坏死。它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一系列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预防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房颤与脑卒中的综合预防策略
1.精准药物治疗,守护心脏健康
抗凝治疗作为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的基石策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规范服用抗凝药物,能够有效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抗凝治疗并非一劳永逸。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并遵循医嘱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确保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生活方式干预,筑就健康防线
除药物治疗外,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同样是预防房颤和脑卒中的重要策略。均衡饮食,即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并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缓解压力、改善心情。戒烟限酒则是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键举措。此外,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有效管理压力也是维护心脏健康的重要一环。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定期体检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定期体检是及早发现房颤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以监测心脏健康状况。这些检查不仅能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潜在的心脏问题,还能为进一步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4.积极治疗原发病,阻断疾病进展链
许多房颤患者本身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这些疾病既是房颤的诱因,也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对于预防房颤和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控制血压、改善心脏供血等措施,可以降低房颤的发生率和脑卒中的风险。同时,对于已确诊的房颤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也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预防胜于治疗,作为个体,我们的首要之务是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有效应对潜在的心脏问题。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