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我们在抗击肿瘤的道路上遭遇怀疑复发或转移的情况时,面对高科技的医疗检查手段,我们是否应该选择PET-CT检查?PET/CT在临床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首先,对于已知肿瘤的患者。PET/CT可用于:

1、肿瘤的临床分期。PET/CT不仅仅可以观察肿瘤自身的形态、结构、活性特征,其全身扫描的特点可以一次性获取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有无周围侵犯、淋巴结或者远隔部位的转移,更完善的做出肿瘤分期,为制定更有效率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评估恶性病变的分化程度及预后。不同的肿瘤有其不同的生物学特征,甚至同一病理类型的肿瘤,因为其具体分化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生物学代谢特征在PET显像中反映出来。而不同分化的肿瘤对于治疗也会出现不同的响应,效果不一。PET/CT可以协助更精细化的评估肿瘤内的不同分化程度,并对治疗的预后做出初步的判断。

3、寻找转移瘤的原发灶。部分肿瘤疾病的发现常常源于其转移病变的症状,而原发灶的症状却很隐匿。临床上常常见到因为脑转移先出现了神经系统症状,或者骨转移先出现了疼痛就诊的患者。PET/CT可以通过全身扫描去寻找未知的,或者隐匿的原发肿瘤位于何处。

4、辅助肿瘤综合治疗方案的精细化决策。在前述确定分期、确定原发灶的基础上,辅助临床肿瘤科、外科、病理科等科室共同制定综合治疗的合理方案与精细化的决策。

5、放疗生物靶区的确定、定位。在需要进行放疗时,传统是依靠CT或者核磁的肿瘤结构影像区制定靶区,但肿瘤的活性范围并非完全与结构范围相匹配,如肺癌导致的肺不张,或者肿瘤内部出现了没有肿瘤成分的坏死,PET所确定的有肿瘤活性的范围其实小于CT或者核磁所见的异常结构范围,此时可以由PET来确定放疗的生物靶区范围,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辐射剂量。

6、早期预测和评估治疗疗效,指导治疗方案的及时修正。在肿瘤开始治疗后,需要及时评估治疗的效果;部分病变的结构虽然尚未消退,但活性已经明显减少甚至已经消失了,提示治疗方案有效;但如果出现治疗响应欠佳,甚至进展的病变,则需要及时更改治疗策略或方案,或者辅助其他有效的治疗方式。

7、肿瘤残余和治疗后纤维组织形成或坏死的鉴别。部分肿瘤治疗后会残余纤维化、坏死、瘢痕的结构,PET可以辅助鉴别残余结构是否有肿瘤活性的残余或是否有提示复发的征象。

其次,对于可疑肿瘤的患者,或者肿瘤高危人群,PET/CT可以用于

1、原因不明的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常常有人在体检中发现异常的肿瘤标志物升高,进行了常规的检查与观察后,仍旧不能解释肿瘤标志物的异常,需要寻找有无隐匿的原发肿瘤,这时可以借助于PET/CT对肿瘤活性病变的敏感性区寻找肿瘤所在。

2、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我们并不推荐PET/CT用于普通人群的“高端体检”,因为其对于普通人群的肿瘤发现率并不会高于常规的体检筛查;但对于有肿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到了相应肿瘤的高风险年龄段,在完善基础体检的基础上,可以酌情考虑进行PE/TCT检查。

3、指导可疑病变的精确活检部位。临床上部分患者已经发现了可疑肿瘤的病变,需要进一步活检明确病理,但若病变内部存在着坏死、炎症等非肿瘤成分,活检到这些部位可能造成假阴性结果。PET/CT可以确定病变中肿瘤活性的部位,精确指出适合活检的位置。另外对于多发转移的病变,PET/CT可以挑选出创伤更小、得出结论更确切的活检部位。

再次,PET/CT可以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PET/C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并且有临床指南的详细应用推荐。在淋巴瘤治疗前基线评估与分期,治疗后的早期、中期疗效评估,治疗结束后的疗效评估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白血病,可用于寻找白血病的髓外浸润病变,评估治疗效果。对于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如多发骨髓瘤等浆细胞疾病等等,也可以应用于分期、评估疗效。

PET/CT在神经系统中最常用于:癫痫灶的定位诊断、术前评价与疗效评价;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病程评价;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级、复发的鉴别等;脑外伤、脑血管性病变、精神类疾病、脑感染类疾病、药物成瘾与滥用、酗酒等有关脑功能的评价;脑生理功能研究与认知功能的研究。

PET/CT在心血管系统中常用于:判断心肌缺血、梗死、存活;评价冠脉血运重建术疗效。

另外,PET/CT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主要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寻找致热病灶、分析全身病变的综合联系;难以鉴别的全身系统疾病的诊断,比如不典型结核、各种非特异性感染、各种免疫相关疾病。

总之,PET/CT作为分子影像学的重要武器,在多个方面均有其特定的作用。

来源: 肿瘤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