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肠癌患者数量显著增加,已成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高发癌症。7月18日,福建省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内科陈奕贵主任医师、宋锦添副主任医师、郑亮主治医师做客福建卫生报《大医生开讲》直播间,探讨大肠健康相关知识。
截至发稿前,本期节目在福建卫生报直播平台、视频号、抖音号、福建日报视频号等多平台的观看与回看量超38万人次。
警惕早期预警信号,避免误诊误治肠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与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除此以外,陈奕贵指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运动量不足,饮食结构偏向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这种“动得少、吃得好”的生活方式被形象地称为“富人癌”的温床。
面对大肠癌的威胁,陈奕贵特别强调了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由于肠癌初期症状较为隐匿,且与痔疮等常见疾病的症状存在相似之处,导致患者容易忽视,延误诊断。
因此,他提醒大家,尽管大便变形、便血等症状不一定就是肠癌症状,但也不能自认为是痔疮,而不去医院检查。
肠镜检查是诊断肠癌的“金标准”,医生能够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从而明确诊断。
此外,陈奕贵还介绍了多种肠癌筛查与诊断的方法:
①临床症状的观察不可忽视,如大便性状改变、腹痛、便血、体重下降等,都可能是肠癌的预警信号。
②体格检查也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手段,医生可以通过触诊发现腹部包块或直肠下段的肿瘤。
③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粪便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也能为肠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④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磁共振及PET-CT等,则能进一步评估肠癌的分期及转移情况。
陈奕贵特别提醒,**肠癌具有遗传性,**特别是某些特定基因的缺陷,如错配修复基因(MMR)的胚系突变,可能增加个体患肠癌及其他肿瘤的风险。
-
家族中有肠癌病史、患者有腺瘤样息肉病史及炎症性肠病病史,以及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人群,**都是肠癌的高危人群。建议这部分人群应提前到40-45岁进行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肠癌并治疗。
-
对于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林奇综合征等遗传背景的人群,甚至需要在20-25岁就开始进行肠镜检查。
-
普通人群45-50岁开始筛查即可。
免疫治疗引领希望,多学科综合治疗成关键
近年来,晚期肠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兴起,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宋锦添指出,晚期肠癌的内科治疗仍以传统化疗药物为基础,如氟尿嘧啶类药物、奥沙利铂、伊利替康等。这些化疗药物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疗效已经进入平台期,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末梢神经毒性、骨髓抑制及脱发等。
为了增加疗效,靶向治疗药物应运而生。目前,针对肠癌的靶向药物如抗EGFR单抗(如西妥昔单抗)和抗VGFR单抗(如贝伐珠单抗)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纳入国家医保范围。这些药物通过精准抑制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信号或滋养血管生长,实现了对肿瘤的有效抑制,同时对正常细胞的伤害也比化疗药物轻。
此外,免疫治疗作为近年来恶性实体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为晚期肠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特别是PD-1或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让部分晚期肠癌患者实现了长期生存。
然而,宋锦添强调,免疫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晚期肠癌患者,其疗效与患者体内的基因状态密切相关。只有存在特定基因突变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的患者,才更有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除了内科治疗外,晚期肠癌的综合治疗还离不开手术、放疗、介入科等多学科的参与。特别是对于存在肝转移的患者,在内科系统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局部治疗如手术切除、射频消融、SBRT、SIRT等,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宋锦添建议,晚期肠癌患者应在多学科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预防肠癌,从日常生活做起
如何预防肠癌也是网友们关注的焦点。对此,郑亮强调了以下几点:
01
饮食调理是预防肠癌的重要一环。首先,要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和豆类食品。同时要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如火腿、香肠和腌制肉类,可能增加肠癌的患病风险。可选择鸡肉、鱼类等富含优质蛋白的白肉作为替代品。
02
增加运动也是预防肠癌的重要手段。年轻人可以选择游泳、跑步、跳绳等高强度运动,而老年人则可以选择散步、走路等低强度运动。
03
戒烟戒酒也是预防肠癌的关键。香烟中的尼古丁和焦油,以及酒精等有害物质都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增加肠癌的风险。03
最后,郑亮还强调了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乐观的心态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还可能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产生积极影响。
他分享了一个肠癌肝转移患者成功治疗的案例,该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主播观察:
**主播陈香:**肠癌其实是个“傻子癌”
随着人们的饮食结构和工作、生活习惯等因素的改变,导致胃肠道问题越来越多,肠癌的发病率更是逐年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有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有28万人死于肠癌,每2分钟,就有1人死于肠癌。
肠癌的致死率为什么这么高?
陈医生告诉大家,主要是因为很多患者在前期忽视了肠癌发出的“报警信号”,错把肠癌当成痔疮或仅仅认为是饮食不当所致,没有及时做肠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直到晚期才诊断,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但其实肠癌是最笨的癌,是个“傻子癌” 。有研究发现,超过90%的肠癌是由肠道息肉恶变引起的,从息肉到癌症,整个过程很漫长,至少需要长达5~10年的时间,如若能在此期间做一次肠镜检查,就能够大大降低癌变的风险。
来源: 福建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