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又称三伏灸,属于传统中医灸法中的“天灸”或“药灸”,即在“三伏天”时采用具有温阳补虚作用的中药直接贴敷于特定穴位处,通过药物的药性对穴位的刺激,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是根据我国传统中医“冬病夏治”治疗思想发展而来的一种治病方法。
什么是“冬病夏治”?
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之气是相通的,人体之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
阳气亏虚的患者,其病情在冬季会加重,而在夏季会得到缓解。对于这类患者,应采用温补阳气的方法治疗,而夏季也是人体最适宜扶阳的季节,三伏天更是夏季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应用具有温阳、散寒功效的中药,可振奋人体阳气,祛除“宿寒”。
《黄帝内经》有言:“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三伏贴”可以防治肿瘤吗?
传统中医学认为“阳化气,阴成形”,“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有形之物凝结于体内”是肿瘤形成的基础。
恶性肿瘤患者多有阳虚内寒的症状表现,因此,在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季节通过药物及穴位进一步振奋患者阳气,祛除内寒,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肿瘤生长,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正接受肿瘤综合治疗的患者而言,三伏贴也有助于预防、缓解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并发症。例如,三伏贴配合针灸、中药汤剂口服可以有效减轻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呃逆、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能减轻乏力、贫血等严重并发症,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完成全程治疗。
对于肿瘤恢复期患者,由于手术、放化疗耗伤元气,引起机体阳气虚衰,三伏贴可以刺激穴位振奋阳气,患者阳气旺盛可以达到康复目的和减少复发转移机率。
对于非肿瘤患者而言,三伏贴也能起到很好的预防肿瘤发生的作用,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机体阳气充足,阴阳平衡,阴寒之邪便不会凝结于体内。
“三伏贴”还适用于哪些疾病?
**1.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咽炎、支气管炎等;
**2.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胃肠炎、顽固性呃逆、腹泻等;
**3. 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不孕不育、产后腰痛等;
**4. 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频、遗尿、阳痿、早泄、不育等;
**5. 免疫系统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等;
**6. 五官科疾病:**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耳鸣、耳聋、眩晕等;
**7. 骨伤科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关节炎、关节退行性病变、滑膜炎等;
**8. 小儿体质调理:**遗尿、厌食、消化不良、腹泻、哮喘等;
**9. 亚健康体质调理:**面部色素沉着、面肿、畏寒肢冷、乏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
今年“三伏贴”的时间
伏前贴:7月5日—7月14日
初伏贴:7月15日—7月24日
中伏贴:7月25日—8月3日
中伏加强贴:8月4日—8月13日
末伏贴:8月14日—8月23日
温馨提示:
1. 三伏贴并非一定要在每伏的第一天进行敷贴,只要在每次入伏后前往医院进行敷贴,并且保证每次敷贴间隔10天即可!
2. 今年我院武侯院区和天府院区都可以贴哟!
贴“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1. 单次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小儿1-1.5小时;
2. 治疗局部可出现潮红、轻微红肿、瘙痒、小水泡等情况,为正常现象,通常不需特殊处理。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严重瘙痒、疼痛、灼热感时,应立即取下药贴,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如有严重红肿、水泡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3. 孕妇及3周岁以下的幼儿不宜贴敷;
4. 患有严重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疾病患者;或皮肤黏膜有破损、对贴敷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
5. 贴敷当日不宜洗澡及游泳,注意皮肤清洁。若出现水泡,待水泡消退后再洗澡;
6. 贴敷期间忌食羊肉、狗肉等性温燥的肉类,忌食辛辣油腻、寒凉食物及海鲜。
来源: 四川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