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进入了一年中最为闷热难熬的时节,然而困扰我们的不仅仅是炎热的天气,还有蚊虫叮咬,蚊、蜱、虻、蠓、蚋、白蛉这一大群看名字眼生看长相更是不认识的小吸血鬼们已然让我们十分头疼了,可是最近还看到了这么一条新闻:绍兴诸暨有位王女士随手拍死了一只落在自己身上的“蚊子”结果第二天一醒来发现自己好像被烫伤了一样起了好多大水泡!那么给王女士造成这么夸张的伤害的虫子到底是啥呢?它有什么危害?又该如何防治?

看新闻当中接诊王女士的皮肤科医生介绍,王女士当时拍死的应该是隐翅虫,又叫“飞蚂蚁”,而且最近已经接诊过17名与王女士症状相同的患者了,都是被隐翅虫所伤。

隐翅虫,顾名思义,我们日常看到它的时候,一般是看不见它的翅膀,隐翅虫不是蚂蚁。飞蚂蚁,也就是蚂蚁的繁殖蚁你可以看到它的两对翅膀。隐翅虫属于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也就是说,隐翅虫是一种甲虫,只不过它的样子太过“非主流”。如果把甲虫比喻成穿长裤,鞘翅可以把腹部完全覆盖住,那大多数隐翅虫只穿了一条五分裤,可能还有一些只穿了一条大裤衩,它们的腹部大部分都是暴露在外的。

我国已发现隐翅虫种类已经超过6000种,东部绝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听到这里,可能不少朋友心里都会“咯噔”一声,不过你不用担心,绝大多数种类的隐翅虫,并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能够烧伤我们的是毒隐翅虫,它们在隐翅虫家族中也属于“少数派”。

毒隐翅虫对人的危害就在于,它能够把人的皮肤灼伤,就凭这个本事才得了一个“飞行的硫酸”的俗名。甚至在网上有传闻:“只要毒隐翅虫爬过的地方,都会起大泡!”。

首先,这是谣言。毒隐翅虫不会叮人、也不会咬人、更不会蜇人,只有你将它拍死,让它体内的液体接触到你的皮肤,你才会受伤,这是因为,在隐翅虫的体内,血淋巴液含有一种非蛋白成分的毒脂溶性物质:毒隐翅虫素,由隐翅虫体内的共生军产生的代谢物积累而成,这是一种PH值1-2的强酸性物质,当它身体破裂时,接触到的物体可能就会受到腐蚀,其实这是毒隐翅虫的被动保卫机制,如果有捕食者试图吃掉毒隐翅虫,就会被其体内的隐翅虫素灼伤,这种不好的记忆就会给捕食者留下条件反射,下次看到毒隐翅虫一定会敬而远之。

很多种隐翅虫都是捕食性昆虫,它们的食物中有一部分是农林业的害虫,从这方面看,隐翅虫应该算一种农林益虫,不过毒隐翅虫能够伤人,也算是一种“危险昆虫”了。

我们对于毒隐翅虫可以以防范为主、防治为辅。首先尽量不要让自己和毒隐翅虫有亲密接触的机会,家里的门窗要装纱帘和纱窗,如果有缝隙孔洞要及时堵住。隐翅虫和很多昆虫一样,有趋光性,晚间可以少开几盏灯,最好也不要睡前关了灯躺在床上玩手机。

如果外出,尤其是去草木茂盛的地方,尽量穿长袖长裤。看到色彩鲜艳,尤其是身体黑红相间或黑橙相间的虫子最好不要触碰。另外一定养成“先看后打”的习惯。很多人如果感觉身上有虫爬会下意识的打下去,一定要忍住冲动,先看一看是什么虫子再决定打还是不打;如果毒隐翅虫爬到身上,也不要慌张,可以将其轻轻吹走或用一张纸将其铲下来,扔到室外。如果发现毒隐翅虫已经被打死,并且皮肤上已经粘上了毒隐翅虫的体液,最好尽快到医院处理。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李维阳 科普作家

审核:殷海生 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 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