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新物种的一定都是专业科技人员吗?非也!在广西新物种发现名单中,不少自然爱好者赫然在列。在卷肢华石蟹、灌阳水车前等新物种发现中,公民科学家(专有名词,指那些与职业科学家合作,参与收集和分析自然世界数据的公众成员)们用敏锐的目光去探索,一张相片也能成为科学数据的一部分。

1 玉林少年发现新蟹种

2023年7月,17岁的张逸轩在容县都峤山山涧发现了新物种卷肢华石蟹的消息,冲上了微博热搜榜。

时隔一年之后,张逸轩向南国早报记者透露了当中更多细节:2022年,他在野外第一次采集到卷肢华石蟹标本。他对比已有文献后,认为它就是华石蟹属的一个新种。后来,在网友的推介下,他联系上南昌大学邹节新副教授,得知有科研团队曾于2018年在玉林采集到雄性卷肢华石蟹,但因缺少雌性标本等原因,研究搁置了。

于是,张逸轩在邹节新的指导下,采集到完整且充足的标本。南昌大学研究团队把这批标本作为模式标本,进行了基因测序,确认为新物种,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分类学期刊《Zookeys》上,张逸轩作为第二作者赫然在列,凸显了这位17岁少年的重要贡献。

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张逸轩打小就喜欢抓鱼虾蟹玩,初中在《博物》杂志上看到螃蟹分类专题后,升级为“水生动物分类爱好者”。他用压岁钱买了一台入门级的显微镜,在忙碌的学习之余挤出时间采集标本、逛专业论坛,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今年,张逸轩在高考志愿上填报了自然科学相关专业。暑假时间,他经常到野外采集。7月16日,张逸轩在兴业县的一处山溪中采集到黑色的斑节沼虾以及两种米虾,他正在设法确定它们所属的种类。

2 下水上山只为一朵花

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往南3公里处有条小河,一年四季盛开着洁白的小花,这就是全国罕见的水车前属植物——海菜花。2008年,摄影师吴双在百寿河偶遇海菜花后一见钟情,从此痴迷于考察海菜花及其近缘物种,在国内凡是有水车前属植物的地点展开了十多年的观察与记录。

拍摄海菜花,不但人要下水,相机也要下水。吴双经常穿上渔夫用的胶皮裤拍花,除了永福百寿、鹿寨中渡的海菜花原变种,还有分布于靖西、德保、都安的靖西海菜花,以及区外云南泸沽湖的波叶海菜花、石林的路南海菜花、贵阳的贵州水车前、海南海口的水菜花等,它们在吴双的镜头中宛若水中的精灵。

2016年,吴双在灌阳县发现了水车前属新种,科研人员命名为“灌阳水车前”,这些水车前属植物,均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寻花之路,下水也上山。

2022年,“幽灵植物”橙花水晶兰重现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实际上,早在2010年,广西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就在大明山首次发现了橙花水晶兰,并在2016年发表为新物种,与其他通体洁白的水晶兰不同,橙花水晶兰的花瓣向上开,顶端有1/3为橙色。

橙花水晶兰是腐生植物,没有绿叶,不会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开花时长出地面,且花期极短。为了拍摄到橙花水晶兰的照片,从2017年开始,吴双和大明山的科研人员,5次徒步爬到海拔800多米的阔叶林中,寻找它的踪迹,终于在2022年见到了它的芳容。

3 他们有时“比专业的更专业”

臭蛙,因皮肤可分泌难闻的黏液而得名。2016年,广西自然博物馆馆长莫运明发表臭蛙新种“荔浦臭蛙”,他说,其实最早发现荔浦臭蛙的人是两个当地人,2011年,他们在一处地下岩洞里发现了一只从未见过的蛙,辗转把它交给了自治区林业局动植物保护处。广西自然博物馆负责研究两栖动物的莫运明判定,这是一个臭蛙新种。

“当时不知道到底是谁提供的线索,我们把标本图片贴在当地政府的公告栏,希望他们能看到。”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莫运明终于找到这两人,并随他们翻山越岭、潜入洞穴找到荔浦臭蛙的生境。

这些被称为“公民科学家”的民间爱好者,他们热衷于自然观察、数据收集和科学研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丰富生物多样性信息学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新物种发现过程中,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莫运明说:“他们有时甚至比专业的更专业。”

记者了解到,在微信群“一起来看菇”“广西自然科普讲堂公众交流群”“广西观鸟大年”里,有不少人拥有“公民科学家”的“隐藏身份”,他们拍摄鸟类、植物、昆虫、两栖和爬行动物、鱼类等,用精彩的图片呈现动植物的世界;他们还参与到各种科普校园行活动中,向青少年分享他们的经历。

“一起来看菇”群主、广西大学林学院生态学博士生刘骏杰说:“科学研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只要我们对科学充满兴趣,对自然充满好奇,并愿意参与其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公民科学家,通过公民科学的方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来源: 南国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