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科学
泉州市科协
泉州市观鸟学会
编者按
生态系统如同一首宏大而精妙的交响曲,在这曲自然之歌中,鸟类以其灵动的身姿、多彩的羽衣和悦耳的啼鸣,成为了最为引人注目的音符之一。科普守护绿色家园。泉州市科协携手泉州市观鸟学会全新开设“鸟瞰科学”专题科普栏目,不定期发布鸟类科普知识,择优展播学生征文及绘画作品,引导公众参与生态教育,关注鸟类保护与研究,共同维护生态平衡。这里有精心绘制的鸟类绘画,以艺术的笔触勾勒出它们的美丽轮廓;有高清逼真的鸟类图片,展现它们在林间飞翔、觅食、嬉戏的瞬间,诠释生命的活力与灵动。让我们走进充满奇妙与惊喜的鸟类世界,探索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独特价值。
牛背鹭 摄影作者: 崔琪艳
牛背鹭 摄影作者: 陈朝阳
牛背鹭 摄影作者: 崔琪艳
牛背鹭 摄影作者: 陈朝阳
征文鉴赏 .
《悠悠洛水 声声鸟吟》
2023年洛江区征文、绘画大赛
**作者:**刘钦泽
洛江区第二实验小学404班
/ 指导老师 刘梅丽**/**
我家住在洛阳桥边上,所以,观察白鹭不知不觉已成了日常。漫步在洛阳桥上,晨风吹拂着我的脸颊,一股凉意涌上心头。周围皆是奔腾的洛阳江水和枝繁叶茂的红树林。微风吹来,江水碧波荡漾。忽然几个白点映入眼帘,就像绿树中盛开了白色的花朵。小花们怎么在动?定睛一看,哦!原来是群调皮的白鹭。那座石桥,诉说着世遗之风;那群鸟儿,浅唱着生态之美。当鸟儿们停留于它——洛阳江畔,是多么惬意,多么和谐啊!
伴着清晨缕缕金光,我与家人漫步在洛阳江畔。踏上这座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历史的千年古桥,感受它的非凡魅力。清风吹来,优哉游哉。驻足桥中,远处那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红树林蔚为壮观。于是,我向爸爸借来手机,想把美景拍成图。拉进镜头,嘿,一只小家伙闯进了我的画面里。它披着一身雪白的羽毛,头部小而灵巧,那灰色的长喙则给它增添了一些妩媚。最漂亮的莫过于它那双纤细而修长的腿,瞧,它多像一位优雅高贵的仙子啊。它就这样静静地伫立在高高的枝头上,欣赏着这潮来潮水,多像一幅水墨画啊。这不就是白鹭吗?多可爱的生灵啊!念及此,我咔嚓几下,把这幅画面留下来。
正当我沉醉于美景中,忽然一声声鸟鸣,吸引了我的目光。紧接着,我看到一群群的白鹭从红树林里腾飞而出。它们三五成群的,有的在上空盘旋而飞,展示它们翱翔的本领;甚至有只冲下水,用它那长长的嘴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叼起了一条小鱼,三下五除二吞下肚子,饱足一餐的它就像一个打了胜仗的将军一样,趾高气昂地又飞走了;远处的渔民欣喜地摇着橹归来,瞧,还有几只飞落在船上的鸟儿们,它们扑打着翅膀,俨然庆祝有免费的船可蹭,渔民们看了看,笑了,显然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了。我内心触动,多和谐的一幅人与自然共生的画面啊!望及此,我咔嚓几下,把这幅画面定格下来。
爸爸告诉我说:“你看到的这些红树林,都是咱们政府这几年大力整治的成果,现在的红树林滩涂湿地是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别小瞧他们,这些红树林不仅为洛阳桥挡住了惊涛拍岸,每年还吸引着大量的候鸟在此栖息、觅食、繁殖,有时可观测到上万只,相当壮观。如果我们人类能共同守护,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这些可爱的生灵们,我们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听了爸爸的话,我点了点头。是的,唯有保护,才能和谐共生。
洛阳江畔,声声鸟吟,那是在欢呼,还是赞美呢?
绘画作品 .《我与鸟的故事****》
2023年洛江区征文、绘画大赛
作者:詹卓灵洛江区实验小学507班/ 指导老师 姜益楠**/**
科普延展 ***.***牛背鹭
学名:Bubulcuscoromandus
鹈形目鹭科鸟类
牛背鹭别名黄头鹭、畜鹭、放牛郎等。非繁殖季通体****全白色,个别头顶缀有黄色,无发丝状饰羽;繁殖季头和颈橙黄色,前颈基部和背中央具羽枝分散成发状的橙黄色长形饰羽;前颈饰羽长达胸部,背部饰羽向后长达尾部,尾和其余体羽白色。
牛背鹭常栖息于平原草地、牧场、湖泊、水库、山脚平原和低山水田、池塘、旱田和沼泽地上。
牛背鹭是主要以蝗虫、蚂蚱、蜚蠊、蟋蟀、牛蝇、金龟子等昆虫为主食,也食蜘蛛、黄鳝、蚂蟥和蛙、鱼等其他动物。其与家畜,尤其是水牛形成了依附关系,在湿地中较干的地方出现,往往跟水牛在一起。常跟随在家畜后捕食被家畜从水草中惊飞的昆虫,也常在牛背上歇息,因而得了个“牛背鹭”的名字。
来源: 泉州市观鸟学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