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北京市第十五次妇女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三天的会期中,来自首都各族各界、各行各业的700多名妇女代表齐聚一堂,回顾首都发展成就,共绘未来创新蓝图。其中,科技领域妇女代表围绕科技创新、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巾帼作用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01
青格勒吉日格乐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
(图片来源:受访者本人提供)
助力钢铁行业深度脱碳
个人事迹
在高炉炼铁中,烧结矿和球团矿是两种主要原料,过去,我国一直采用以烧结矿为主、球团矿为辅的原料结构,球团矿的平均比例不足15%。但球团矿产生的碳排放和污染物相较于烧结矿较低,碳排放仅为烧结矿的1/3左右,提高球团矿比例对降低炼铁系统碳排放具有显著意义。
2005年研究生毕业后,青格勒吉日格乐进入首钢技术研究院工作,并跟随师父开启了人生中第一个项目——在国内建设第一个400万吨的大型带式焙烧机球团矿生产线。经过无数次实验及探讨,国内第一个400万吨带式焙烧机顺利投产。
2015年,首钢集团决定建设第二条和第三条大型带式焙烧机球团矿生产线,把5500立方米大型高炉的球团矿比例提升到50%以上。在缺乏可借鉴案例及实施经验的情况下,青格勒吉日格乐带领团队反复实验,分析各种原因,并多次开展工业试验,前后耗时4年多,终于攻克了难题,生产出优质的球团矿,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现在,位于曹妃甸的首钢京唐公司三座5500立方米高炉实现了55%球团矿冶炼,打破了原有高炉冶炼中70%以上采用烧结矿的局面,吨铁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了10%左右,不仅是我国首次,更为钢铁行业碳减排、绿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重要的技术方向。(了解完整事迹,请点击此处)
创新“她”说
目前,青格勒吉日格乐正从事氢冶金开发、二氧化碳捕集及资源化利用等钢铁行业碳减排技术的研发工作。
此次大会报告提出,引导和带领广大妇女从事科技创新工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挥更大作用。青格勒吉日格乐认为,这为女性从事科技创新、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就更好地发挥女性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她认为,应通过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制度创新,促进妇女从事科技创新工作;加大对女性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女性更多地参与国际国内科技交流合作;实施激励政策,畅通职业发展路径,加强对女性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努力营造尊重女性科技人才的氛围。
02
张冬敏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战略研究总监
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贡献独特的女性智慧
个人事迹
张冬敏积极参与新型研发机构“有组织科研”机制体制创新,深入探索“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跨机构、跨领域、大团队的新型科研组织机制,“青年人才挑大梁”的人才评价及培养机制,以及支持科研团队原创技术验证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支撑形成了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智源模式”,推动产出我国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悟道”等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同时,积极打造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智库,参与相关部委与北京市人工智能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的编制工作,服务我国及北京市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实施。
创新“她”说
大模型本质上是对人类文明知识的高度压缩。女性是人类文明社会的重要创造者,女性参与算法、数据等相关的人工智能研究工作,有助于消除人工智能系统中可能产生的性别偏见、价值偏见及公平性等问题,对于发展更具包容性、多元化的人工智能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以智源研究院为例,女性科研人员占比1/3左右,许多重大原创成果由女性参与或主导研发,如全球首个低碳单体稠密万亿语言模型Tele-FLM-1T、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Emu3等。可以说女性已经成为北京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大会报告中提出的深化“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将对于激发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相信在这个行动计划的指引下,广大女性人工智能科技工作者将释放独特优势,为推动北京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高地、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3
王小菊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综合(大数据)室主任
打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生态环境
个人事迹
王小菊积极参与“天上看、地上巡、数据联、电量核”大数据建设项目,研究探索数据共享交换链,实现市区两级和多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针对不同来源的数据,探索数据的融合应用,为大气污染治理的智慧化监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在数据算法应用上,她牵头构建了产治污不同步、应急响应分析等算法,在空气污染应急应对中实现了精准的措施落实效果评估。基于工地监控数据,建立了实时预测模型验证的工地扬尘精细化远程监控算法,大大提高了工地监控数据的使用效率和识别精度。她带领团队研发的大气污染问题线索智能算法,通过提高响应速度和决策精准度,显著提升了大气污染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创新“她”说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是我们每个人的期待,也是大气环境治理工作者的使命和目标。北京市从1998年开始就大规模治理大气污染,连续实施了16个阶段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清洁空气五年行动计划、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一微克”行动,朝着目标,我们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阶迈。2021—2023年,全市PM2.5连续三年稳定达标,这背后凝结了大量的工作。
京津冀三地山水相连、地域相接,处于同一个大气流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才能更好地改善区域空气质量。近年来,京津冀和周边地区在生态环境部的统筹指导下,协同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协同治理,推动了空气质量同步改善。2023年,京津冀三地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下降了均6成左右,重污染天数大幅削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生态环境部的统筹下,会同周边省市携手共进、协同减排,为区域的空气质量共同改善贡献北京力量。
图片来源:北京市妇联(除署名外)
撰文:记者 贾朔荣
编辑:段大卫
来源: 北京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