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游客前往中国陶瓷博物馆,把网红文物“无语菩萨”围得水泄不通。

“无语菩萨”为何那么火?

简单来说,佛像一般给人庄严肃穆或和蔼可亲的印象,而这尊“无语菩萨”的表情一反常态,无语凝噎的形象,打破了人们固有的认知,成为表情包中的顶流。

实际上,“无语菩萨”本名为“沉思罗汉”,是瓷器艺术大师曾龙升所作,《釉下加彩十八罗汉塑像》中的一件。

从沉思罗汉,我们可以延伸出悠久的中华陶瓷发展史——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并形成了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本期,我们为您介绍中华陶瓷发展史,共同领略陶瓷的无限魅力~

商周

Shang Zhou

商晚印云雷纹硬陶鬶(guī)形壶

图源福建博物院

这件黄土仑遗址出土的商代印云雷纹硬陶鬶形壶,属于泥质灰硬陶,通高23.6厘米、口径12.4厘米、底径14厘米。这件鬶形壶,形状规整、稳重,是以往发现的印纹硬陶中前所未见的珍品。

中国是世界范围内最早创造和利用陶器的国家之一。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世界范围内有6个早期陶器发明中心——中国南方、中国北方、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西亚和北非,中国占了两处。根据碳十四年代测定和交叉断代可知,我国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器距今20000-19000年,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陶容器制品。

到了商周时代,陶器逐渐向瓷器过渡,原始瓷器开始出现——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过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能等方面的测定分析,原始瓷器被认定为我国古代陶器向瓷器过渡的一种形态。无论胎和釉都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因此目前学术界比较倾向应用“原始瓷器”这个名称。

商周时期正是从陶器过渡到瓷器的渐进阶段,也是原始青瓷出现发展的阶段。

商周到西汉时期的原始青瓷所涂的釉子是用石灰石加黏土配制而成,含铁元素,在氧化气氛中烧成,所以呈黄绿、黄褐等色。从瓷器的胎骨、施釉和火候看,基本上已具备了早期瓷器的特征。

秦汉

Qin Han

东汉斗兽纹绿釉陶壶

图源洛阳博物馆

侈口,束颈,圆肩,深腹,平底,假圈足,高44.5厘米。浮雕斗兽纹在汉代出土文物中比较罕见。该壶绘画形象而富有生气,釉色清新明亮,光彩照人,是低温铅釉陶器中的精品。

秦汉时期,陶瓷的用途越来越广泛,除了炊器、饮器、盛器、农具、炼炉、陶范、陶模以及祭祀用品之外,陶在建筑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包括砖、瓦和陶制水管等,这得益于社会的高度发达、城市化建设的需要。

秦砖汉瓦的美名享誉千年,低温颜色釉的发明为陶器的美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殉葬用的画像砖,再现了汉朝社会现实。青瓷、黑瓷烧制的进步,把瓷器工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秦汉时期的陶瓷一大特色就是重纹饰,将我国的文化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动物纹等等都有,而且极具时代特色。

隋唐

Sui Tang

唐邢窑白釉壶

图源故宫博物院

壶通体施白釉,外部施釉不到底,造型端庄规整,釉色洁白莹润,属邢窑白瓷中的细白瓷,体现出唐代邢窑白瓷“似雪类银”的素雅与优美。

公元589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朝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既有青瓷烧造,又发展了白瓷。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逐渐成熟,开始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陶与瓷的分野在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以及最关键的火烧温度不同。汉代瓷器质地脆弱,火烧温度不高,而发展到唐代时,不仅釉发展成熟,瓷器的火烧温度更是高达摄氏一千度以上。

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促成了“南青北白”的瓷器生产新局面。越窑所在地为浙江省绍兴,主要烧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烧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邢窑所产的白瓷,瓷质细润,器壁坚而薄,器型稳厚、线条流畅。

从唐代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形成一定规模的外销贸易,以朝贡贸易、互市贸易为主,多为实物交换方式。外销瓷输出品种繁多,数量也迅速增大。造船及航海技术的进步,加上贸易政策支持与文化开放包容,也吸引众多外国使者及商人来到中国,其间陶瓷贸易得到了极大发展,成为中国瓷器外销的第一个高潮。

宋代

Song


依次:宋钧窑天蓝釉三足筒式炉、宋定窑白釉刻花牡丹纹盘、宋哥窑青釉菊瓣式盘、宋汝窑天青釉圆洗、宋官窑青釉方花盆

图源故宫博物院

宋代是我国陶瓷历史的第一个高峰期,被称作“瓷的时代”。宋瓷极工尽料,形态优美,高雅俊秀,真正的做到了“神品”和“天工不及”,被奉为瓷中典范。

它不仅承袭了以往各朝代制瓷的优秀传统,还将陶瓷生产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青瓷、白瓷、黑瓷以及釉上彩、釉下彩的制作工艺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而且在器物造型、纹饰、胎釉等方面也有诸多创新。

宋代瓷器品种丰富,产量较高,许多著名的窑口在宋代都达到了窑口历史的空前水平,在中外文化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无论皇家还是民间,瓷器都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艳的繁荣景象。瓷窑遍及南北各地,名窑迭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窑。

元代

Yuan

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图源故宫博物院

罐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4个纹样带。青花色调明艳,呈宝石蓝色而带黑色斑点,表明使用的是外来青料。画笔流畅,构图繁而不乱,每层纹饰之间因有弦纹相隔,既突出了主题图案,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宋以后的元明清都属瓷业高峰期。元帝国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元代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也有了新的突破。

此时创造出了许多新品种,如青花、釉里红、卵白釉、红釉、蓝釉等,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青花和釉里红,打破了汉唐以来以釉色为主流的审美观,并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元代的青花成就。青花瓷生于唐,兴于元。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明代

Ming

明宣德青花鸣凤在竹仕女游园图碗

图源故宫博物院

明宣德一朝虽仅有短暂的十年,但由于这期间没有大的天灾人祸,加之宣德帝治国有方,社会处于相对安定状态。宣德官窑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游园作为装饰题材,在明代官窑瓷器中可谓独具特色。所绘仕女均身材修长,体态纤柔,着重刻画人物恬淡闲适的心情,画面如人间仙境,给人以优雅唯美之视觉感受,堪称当时太平社会的真实写照。

永宣时期,御器厂成就颇多。这个时期的青花被后人誉为明代青花瓷之冠,不仅如此,祭蓝、鲜红、甜白等颜色釉也备受后代称赞。

永乐青花最为典型,使用进口料描绘,调节合适的火候能烧出鲜艳的青蓝色,发色艳丽凝重层次分明,有如中国传统水墨画。

宣德青花与永乐青花相比,釉面多白中泛青,多呈淡卵青色,且釉面不平整,也称“橘皮釉”,宣德时期还大量烧造了花瓶、花盆等器物,并成功仿烧汝釉、哥釉等瓷器。

清代

Qing

清康熙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

图源故宫博物院

清朝初期,政府废除了几百年的匠籍制度,手工业工匠不再交纳班匠代役银(即匠班银),工匠在法律上取得了与普通民众一样的社会地位,极大的调动了工匠们的积极性。加上景德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来自各地的能工巧匠和多年相传的经验技术,至康、雍、乾三朝时瓷业之发达和制作之精美冠绝当世,达到了陶瓷发展的又一历史高峰。至康熙时,出现了粉彩、珐琅彩等创新品种,五彩、素三彩、颜色釉等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清雍正雍正款仿钧新紫釉天球瓶

图源故宫博物院

雍正时期不同于康熙时期的浑厚古拙,总体造型风格精致典雅,胎体部分做工精细,壁薄体轻。小器型轻巧含蓄,大器型讲究线条柔和且圆润。景德镇御窑厂受雍正皇帝的影响,仿烧前朝作品达到高潮,尤以仿烧宋代五大名窑的色釉及明代永乐、宣德、成化这三朝的青花最具水准。

清乾隆粉彩暗八仙纹双耳转心瓶

图源故宫博物院

乾隆时期瓷器风格一改康、雍两朝的清新典雅,以精工细作、华丽繁缛著称。当时制瓷工艺分工精细,表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创造了许多新奇精巧的造型品种,如转心瓶、转颈瓶、交泰瓶等。在装饰上也无所不用其极,反映在粉彩工艺中,便是出现了轧道工艺和“锦上添花”技法。

可以说,一部陶瓷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中国陶瓷工艺及发展历史记录了人类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从石器时代的土陶到当今的高科技陶瓷,无一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供稿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文物管理所

审核专家:陈涛

资料来源:故宫博物院、福建文物局、第一文物修复研究院、人民网、央视网、新华每日电讯

图源来源:福建博物院、洛阳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