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观鸟学会承接永春桃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永春桃溪国家湿地鸟类多样性监测调查”项目。2月1日上午,监测组在桃城东平湿地样线进行日常巡护监测时,发现一群类似白腰雨燕的鸟类在水面上低飞觅食。但因其飞行速度极快,几位监测员难以拍摄记录。
此次发现该新鸟种,主要得益于当天阴天且下了小雨,在较为暖和的水面上昆虫较多,淡色崖沙燕在水面觅食,半小时后数量增多,整体的飞行速度下降了不少,几位监测员从不同角度记录到几十张图片。现场通过分析鉴定,发现并不是白腰雨燕和小白腰雨燕,因其腰部没有白色,且没有双翼狭长、下体纯黑褐色、尾部分叉等特征。而记录到的鸟却是具有边缘模糊的胸带,上体灰褐色,下体偏白色,尾部分叉较小;经监测组成员对比分析,确认此鸟为淡色崖沙燕,是泉州市记录发现的新鸟种,正式录入《泉州市鸟类名录》,为第382种鸟类。
淡色崖沙燕(学名Riparia diluta)雀形目燕科沙燕属,体长12~13厘米。主要栖息在湿地等生境,尤喜临近水域的岩石山坡和悬崖,于湿地上空大群飞翔捕食。体型轻小,活动敏捷,常成群活动。平时小群活动,迁徙期间常常集成数百只的大群,会与其它燕及雨燕混群并一道取食,主要以昆虫为食,专门捕食空中飞行性昆虫,尤其善于捕捉接近地面和水面的低空飞行昆虫。
在我国目前燕科6属14种里,我市原有的家燕、金腰燕和毛脚燕等3种,又新添新成员,达到4种,占全国的28.57%。淡色崖沙燕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繁殖于新疆、青海北部、西藏东南部、华中、华南和西南。
本次监测组成员有吴轲朝、黄宝桐、陈庆煌、林世朗、崔琪艳、张思雨等。
来源: 泉州市观鸟学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