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医药界提醒,早期鉴别诊断很重要,对症治疗才能及时缓解病情。此外,呼吸系统疾病重点人群尤其要做好预防措施,提高免疫力。

近期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近期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此外还有由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

“有分析认为,近期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因此,要及时、准确判断是哪种或哪几种病原体感染,并对症治疗。”医药界说,多病源监测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群体流行的主要病原体分别为:1至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鼻病毒为主;5至1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为主;15至59岁人群以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为主;60岁及以上人群以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普通冠状病毒为主。

医药界强调,早期鉴别诊断很重要。尽早就医,医疗机构能够对流感病毒、支原体等做检测,并给予对症治疗,从而及时缓解病情。

几种常见病原体感染的典型症状

如何判断是哪种病原体感染?医药界介绍了几种常见病原体感染的典型症状。

流感病毒: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呕吐、腹泻等症状。

“流感最典型的症状就是高热达39-40℃,发病时极度乏力,躺着就不想动。”医药界介绍,对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流感患者或重症患者,应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这些药物可以缩短病程并减轻症状,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是我国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者可不发病,或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重者可致肺炎、肺实变、胸腔积液等。

“一般来说表现为发热、咳嗽,但发热以38至39℃的中高热为主,咳嗽症状较明显,而且是阵发性、剧烈的刺激性干咳,还伴有咽痛、头痛等,但没有流感那种全身乏力等症状。”医药界介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一线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包括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患者要遵医嘱服药,不要盲目服用。

医药界建议,早期应配合一些祛痰的药物,不要使用太强的镇咳药物,要鼓励适当咳嗽,把分泌物排出来,比自身吸收恢复的效果更好一些,后期再使用镇咳药物。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比较容易在婴幼儿中流行,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可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声哑、低热等症状,多数感染患儿症状会在1至2周内自行消失。一般使用常规抗病毒药物和止咳化痰类药物等对症治疗即可好转,但如果出现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治疗。

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是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对症治疗及动态观察病情即可。只有少部分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当病毒侵犯到下呼吸道时才可能引起一些比较重的感染。

“感染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都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暂无针对性药物。我们可以理解为患上了普通感冒,选择普通感冒药物和广谱抗病毒药物治疗就可以了。”医药界说。

如何预防

医药界介绍,预防上述疾病要做到以下几点:

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勤洗手,尽量避免习惯性触摸眼、鼻、口。咳痰后用纸包好后扔到封闭的垃圾桶内。

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环境卫生,室内定期开窗通风(通风期间做好保暖)。空气流通,可以降低一定空间内的病毒量,减少感染的可能。

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要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需要处于人群密集场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建议多吃优质蛋白,例如精瘦肉、牛肉等,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并做到吃动平衡,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有症状及时休息和就诊。一旦发生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应居家休息。如果症状较重,应做好防护,尽早就诊。

此外,针对流感病毒,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是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尤其是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等重点接种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后感染的概率会有效降低,接种后感染流感的症状也会轻一些。”医药界说。

来源: 医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