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夏天,我国第55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并在太空张开了“翅膀”。至此,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卫星已全部到位。
过去,北斗星辰犹如宇宙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人类前行的方向;今后,我们的北斗卫星在浩瀚星空闪耀,将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在浩瀚的星空下,北斗卫星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座带着翅膀的房子,而这些“翅膀”甚至“房子”本身都是用一种叫作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做的!
北斗卫星能够闪耀太空,碳纤维功不可没!
为什么要用碳纤维,而不用钢铁、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来造北斗卫星呢?
这和碳纤维神奇的特性有关!
碳纤维很细。它的直径只有5-10微米,4-8根合在一起才和一根头发丝差不多粗。
碳纤维很轻。它的密度是钢的五分之一,钛的五分之二铝的五分之三,用它做的自行车,只有5千克重,相当于10瓶500毫升的矿泉水。
碳纤维很厉害。它的强度很高,通常一束12000根的碳纤维可以拉起一头130千克左右的豹子。而且碳纤维非常耐高温,在3000摄氏度下依然安然无恙。
碳纤维还有很多其他优点,比方说它的耐腐蚀性能好,放在各种酸、碱、油中,甚至海里都不怕;它在零下10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之间,尺寸基本保持不变。
这么多优点,真可谓“材料之王”!
再回到咱们的北斗卫星。因为卫星上要装足够多的仪器设备,这就要求它自身的重量要足够轻,所以用碳纤维制成的复合材料是非常好的选择。
同时,卫星的天线、相机等设备要求很高的精度,要解决变形的问题,碳纤维正好又有这方面的优势。因此,现在的北斗卫星的很多部件都是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做的。
既然有“材料之王”的美誉,碳纤维的应用当然绝不止于北斗卫星。
因为它有比金属强度高、比金属重量轻的特性,世界上先进的战斗机机身基本上都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而且,碳纤维还可以透过电磁波,从而实现飞机的隐身呢!此外,在交通、建筑、新能源、医疗等多个领域也能看到它忙碌的身影。
这么厉害的碳纤维,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发的呢?
1962年,李仍元、张名大、吴人杰等科学家先后开展了碳纤维研制工作。但是直到2000年,仍无法做到大规模生产。由于制备技术久攻不下,不少研究单位都对“碳纤维”三个字避而远之,碳纤维材料国产化研发也因此陷入最困难的低谷期。
那时,我国碳纤维主要依赖进口,但国外对军用碳纤维材料严格禁运,更不要说技术转让了。因此我们的火箭、导弹、卫星和飞机等重要装备用的碳纤维根本得不到保证,甚至到了告急的地步。
碳纤维材料国产化研发,困扰着已经80岁高龄的战略科学家师昌绪先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当年,年轻的师昌绪在美国就是学术新星,在美国明令禁止回到中国的留学生名单中,他的名字赫然在列,可他一直心心念念地要回到中国。合作导师问他是不是嫌工资低、职位低?他说:“这些都不是我要回国的原因。我是中国人,应该回中国去,现在中国十分落后,需要我这样的人。”
1955年,师昌绪终于如愿回国了。他说:“人生观定了以后,它就永远不会变。我的人生观就是要使祖国强大。”他为此默默地奉献了他的一生。
面对我国碳纤维研发几十年来一直“攻而不克”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是一块“最难啃的骨头”,劝他“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师昌绪说:“国外不会给我们碳纤维,回头的岸是没有了,但中国要崛起,必须有高性能碳纤维……我们绝不能轻言放弃,我送8个字——苦海有边,回头无岸。”
在师昌绪先生的推动下,中国进入了碳纤维自主研发的快车道,打响了全国性的科技协同“攻关战”。
此后的10多年,虽然年岁已高,但他仍然坚持带着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们到企业里进行调查、指导,一直跟踪碳纤维的研发、生产与应用,“自主创新”“降低成本”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词儿。
这一天,苦苦研究了10个月的数据终于出炉了,可是居然没有一个能达到国外的最低标准。压力之大,前所未有。师昌绪怎么能低头呢?他说:“如果碳纤维搞不上去,国防航空就被卡了脖子。拖了中国国防的后腿,我死不瞑目。”
就这样,全国科学、技术和工程人员经过10多年的艰苦奋战,终于突破了碳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和工程化瓶颈问题,实现国产碳纤维的规模化生产。目前,国产碳纤维的产量已经占全球的30%以上,我国已成为碳纤维的制造大国。
如今,高性能碳纤维这一卡了中国人几十年脖子的关键材料,不但实现了“从无到有”,而且正向“从有到优”顺利发展。
未来,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探索太空的空间站等代表着科技进步方向的装备,都离不开碳纤维的助力。
将来的碳纤维一定会更“强”、更轻、更便宜、更好用……
让我们一起期待,一起努力吧!
供稿单位:重庆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作者:潘复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审核专家:毛弋,重庆市科学传播专家团首席专家,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授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