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日益突显。预期寿命的延长标志着现代医学和社会进步的胜利,也使衰老研究成为焦点。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在近几十年大幅增加,预计到2050年将占全球总人口的22%,80岁以上的人口在2020年至2050年间将增长三倍。

随之而来的是学界对多种衰老干预措施的探索已逐渐从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包括小分子药物、基因治疗、再生医学和免疫治疗等。然而,衰老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带来各种伦理问题与社会挑战,其中涉及科学技术、形而上学、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需要全面理解和谨慎应对。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刘光慧研究员、彭耀进研究员联合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杂志上发表论文,基于衰老研究技术前沿发展,通过对全球衰老研究领域科研人员的伦理认知进行实证研究,挖掘并深入解析该领域的伦理问题,并勾勒出该重大领域的伦理框架和治理蓝图。

衰老研究时代的到来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衰老研究迅速发展,成为生物医学的前沿领域。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深和生物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衰老研究从过去以症状为中心的研究转向以机制为中心,探索包括药物、基因治疗、再生医学和免疫治疗在内的多种创新干预手段。一些干预措施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展现其潜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工具和方法的进步,如基因组测序和数据科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然而,衰老研究的迅猛发展不仅带来了延长寿命和健康期的希望,也带来复杂的伦理和社会挑战。面对这些挑战,科学界正在积极探索更加全面和包容的研究方法,以确保在这一新兴领域负责任和可持续地发展。

全球衰老研究伦理认知的实证调查

该研究在全球关注延长人类寿命的背景下,调研了衰老研究的伦理环境,涵盖180名来自38个国家或地区在衰老研究领域的顶尖科学家,成功捕捉了全球多样化观点。调研对象65.56%为PI,61.67%拥有超过10年的相关研究经验。

图1 :全球衰老研究领域科学家的伦理与社会关注

这项研究揭示了全球衰老研究群体对衰老本质及其干预措施的认知。调查显示,180名受访者中有146人(81.11%)认为衰老是一个自然过程,而非疾病,只有24人(13.33%)认为衰老是一种疾病。这一观点与传统定义一致,即衰老是一个逐渐衰退的自然过程。此外,133人(73.89%)认为通过特定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延缓衰老,144人(80.01%)认为可以显著减少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这表明,研究人员普遍相信生物医学研究可以改善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并减轻相关的健康挑战。然而,对于延长人类寿命的可行性,受访者的意见存在明显分歧,44人(24.44%)对此持中立态度,反映出这一领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此外,93.33%的受访者认为在开发衰老干预措施时需要考虑性别差异,这反映了科学界对性别偏见问题的认识在逐步提高。82.78%的受访者强调了技术公平可及性的重要性,指出衰老干预措施应惠及所有社会群体,而不仅仅是少数富裕人群。92.78%的受访者认为国际合作在应对全球老龄化挑战中是必要的,这表明研究人员认识到衰老是一个全球性挑战,需要跨国界的资源、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整合。

调查结果还显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人员在对衰老干预措施的潜力和现实可行性方面存在差异。基础研究人员对延缓衰老的乐观程度较高(Mean=5.69),而临床研究人员则更为谨慎(Mean=5.04)。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基础研究人员更关注科学突破的可能性,而临床研究人员则更多地考虑当前医疗实践和患者护理的复杂性和挑战。在延长人类寿命的可能性上,基础研究人员表现出更高的信心(Mean=4.39),相比之下,临床研究人员的信心较小(Mean=3.66)。

这种差异表明,基础研究驱动创新,扩展了我们对可能性的理解,而临床研究则将这些发现应用于实际的医疗实践中。临床研究人员的谨慎态度可能源于他们在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有效临床干预措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复杂性和挑战。相对而言,基础研究人员的乐观态度可能推动他们不断追求衰老研究中的突破性发现。为了开发切实有效并符合伦理的衰老干预措施,未来的衰老研究需要增强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从而全面理解延长人类寿命和健康期的挑战和可能性。

衰老研究中伦理问题的分类与分级

这项研究揭示了衰老研究中的九大伦理问题,并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将这些伦理问题分为三类(见表1):(A)关键伦理问题、(B)相对重要伦理问题和(C)缺乏共识的伦理问题。多数的受访者认为虚假广告和技术获取不平等是最主要的伦理关注点,这些问题可能侵蚀公众信任并加剧社会不公。

相对重要的伦理问题包括依赖低级别动物实验结果进行人类干预以及保护参与者的基因信息和医疗数据,这些问题需要谨慎对待和严格验证。此外,一些伦理问题目前在科学家群体仍然缺乏共识,这反映出决策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需持续对话和多方参与。最后,这项研究建议通过完善立法和政策框架,特别是在细胞和基因治疗等领域,来解决这些伦理问题,确保衰老干预措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公平性。通过制定明确的监管范围和严格的广告规范,以及推动技术的公平获取,可以更好地维护公众信任,促进衰老研究的健康发展。

表1 :衰老研究领域的伦理问题分级

主要研究方法

该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和PubMed等数据库,识别出衰老研究中备受关注的关键伦理问题,并通过生命科学、生命伦理学、法学等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深入分析审议后设计并构建结构化问卷,其中涵盖17个科学、伦理及社会等相关问题。问卷采用7级李克特量表进行评分,分发给全球9,077名衰老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通过三阶段的数据分析,系统计算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识别主要伦理风险,并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将九大伦理问题分类,构建出衰老领域伦理风险清单,以全面解析全球衰老领域研究人员对伦理相关问题的认知。

该研究由中国衰老标志物研究联合体、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等多家机构合作完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彭耀进研究员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宋默识、博士后丁璐璐、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肖振宇为文章的并列第一作者。

来源: 《中国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