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6日,我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的两端--北京南站与上海虹桥站,进行了历史性的双向首发。这一重磅消息,无疑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在高铁技术方面的巨大突破。
“复兴号”的诞生,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历经3年的艰苦研制,才得以与世人见面。它不仅是中国标准动车组,更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这一刻,中国的高铁不再只是模仿和追赶,而是站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中国高铁“从追赶到领跑”
2007年,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揭开了中国铁路新的篇章。那一年,“和谐号”动车组犹如一道闪电出现在世人面前,标志着中国铁路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取得了重大突破。它不仅成为中国高铁产业的中坚力量,更引领中国铁路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回首过去,中国的动车组从最初的引进系列,如1、2、3、5系列,迅速发展到了380A/B/C/D系列,再到CR400AF/BF系列,只用了短短10年时间。这样的速度,不仅是中国铁路的骄傲,更是世界铁路发展史上的奇迹。
每一次的前进都伴随着挑战。尽管我国已有三代、多种型号的动车组,但车型的多样化使得维护和修理变得复杂。为打破这一困境,自2012年起,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引领下,我国集结了多方力量,包括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技术支持和中车集团的制造实力,共同开展中国标准动车组的设计和研发工作,目标是打造一个适合中国国情、路情的动车组设计制造平台,推动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的自主化、标准化和系列化。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飞跃,更将是一场从“制造”到“创造”的蜕变。
时速400公里以上
据了解,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新的动车组编制规则,新型自主化动车组均采用“CR”开头的型号,“CR”是中国铁路总公司英文缩写,也是指覆盖不同速度等级的中国标准动车组系列化产品平台。
“复兴号”型号中的“400”为速度等级代码,代表该型动车组试验速度可达时速400公里及以上,持续运行时速为350公里。
速度这么快,那它的安全性究竟如何呢?据报道,为确保安全,“复兴号”一路上都有“随行医生”严密监护。
这列车“科技巨兽”,能实时感知并监测自身的运行状况。“复兴号”全车设有2500余项监测点,能对轴承温度、冷却系统温度、制动系统状态、客室环境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列车出现异常,就会自动报警或预警,自动采取限速或停车措施。这种前瞻性的设计,无疑给乘客提供了强大的安全保障。
不仅如此,“复兴号”通过远程数据传输,地面能实时掌握车辆状态,对列车进行同步监测、远程维护。在车头部和车厢连接处,还增设碰撞吸能装置,在低速运行中出现意外碰撞时,可通过装置变形,提高动车组被动防护能力。
除了上述外形上的区别,“复兴号”在设计寿命、车内空间和舒适度上都有所提升。为适应中国地域广阔、温度横跨正负40℃、长距离、高强度等运行需求,“复兴号”进行了60万公里运用考核,比欧洲标准还多了20万公里。最终,整车性能指标实现较大提升,“复兴号”的设计寿命比“和谐号”的20年提升了10年,达到30年。
自主创新的“中国速度”
中国高铁“复兴号”不仅在整体设计上独树一帜,更在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技术上打下了中国自主研发的烙印。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飞跃,更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证明。
齿轮箱,作为“复兴号”的核心部件,如同汽车的变速器一样,关乎列车运行的稳定与安全。过去,高铁列车的齿轮箱依赖进口,但现在,我国科研人员通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W350(D)齿轮箱,为“复兴号”动车组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其中的材料设计和质量控制方案,更是确保了齿轮箱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能。
不止如此,“复兴号”上的电机摩擦盘、刷架等关键部件,也从过去的依赖进口,转为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电机摩擦盘这看似普通的部件,实则需要兼具高耐磨、高稳定、耐高低温及高电导率等诸多特性。如今,中车总公司的试验数据证明,我国自主研发的电机摩擦盘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
“复兴号”还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科学先进的技术标准体系。无论动车组的基础通用、车体设计、走行装置,还是司机室布置、牵引电气、制动及供风系统,乃至列车的网络标准、运用维修等方方面面,都展现出国际先进水平。
到了2017年9月21日,全国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上实现了350公里的时速运营。这意味着,从北京到上海,全程的运行时间被缩短至4.5小时左右。这一速度,不仅让国人惊叹,也让世界为之惊叹。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复兴号”的诞生,无疑是中国高铁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打破了依赖外国制造关键零部件的局面,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关键转变。这标志着中国在动车组制造方面已经取得了质的飞跃,向着制造强国的目标稳步前进。它的每一次飞驰,都是中国工业力量的见证,是科技与创新的融合展现。
综合自科普中国、央视网
来源: 江苏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