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从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中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曾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在夏至时节,养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夏至养生的科普知识:
1. 饮食调理:
夏至时节,人们应该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少吃油腻、辛辣、烧烤等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可以食苦味如苦瓜,莲子心等,可以收敛心火。天气炎热,出汗较多,除了注意多喝水,补充足够水之外,宜多食绿叶菜及瓜类含水量多的蔬菜水果。
2. 适当运动:
夏至时节,气温较高,人体容易出汗,因此要适当进行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选择清晨或傍晚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
3. 防暑降温:
夏至时节,气温较高,要注意防暑降温。可以通过喝绿豆汤、菊花茶等清热解暑的饮品,或者使用空调、电扇等设备来降低室内温度。
4. 调整作息:
夏至时节,白天时间较长,晚上时间较短,可以适当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适当晚睡早起,顺应阳气的充盛,中午最好休息15-30分钟。
同时,要避免在烈日下暴晒,以免中暑。
5. 保持心情舒畅:
夏至时节,人们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6. 中医养生:
在夏至时节,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中医养生方法,如拔罐、艾灸等,以调理身体。
7. 注意防晒:
夏至时节,紫外线较强,要注意防晒,出门时要涂抹防晒霜,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
我国一些地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
总之,在夏至时节,要注意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的调理,同时注意防暑降温、保持心情舒畅,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
来源: 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