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竹叶七、剪刀七,蓝果七筋姑功效 | 祛风止痛,败毒散瘀
峡谷浮石林又名景岗山,它是长白山下的一个景区,位于长白山山门东南六公里处。公元1199年,长白山发生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火山喷发,喷发形成碎屑流将此峡谷填满,由于峡谷距火山口的距离十九公里,随着火山喷出的碎屑流的不断流到这条峡谷时,温度逐渐由1000℃降到600—700℃,碎屑流的凝固性大大下降。经过800年的雨水冲刷,将大部分火山碎屑物冲走,留下坚硬的碎屑物,就形成了峡谷浮石林奇特的火山峡谷景观。
我曾在长白山区域追踪中华秋沙鸭时,多次在峡谷浮石林景区门前经过。然而,调查野鸭任务身不由己,没有闲暇踏足景区之地。一次次回望,一次次渴望,一次次憧憬,为此,这里令我充满很多的向往。我不止一遍地想象着这里浮石的形状,想象着这里植被的葱茏,想象着这里绽放着各种美丽的野花。但是,想象中都是我熟悉的场景和植物,都是我见过的,对于陌生的和未知的,也无从激活我想象的翅膀。
对于向往的峡谷浮石林中的一切都能调动我的兴致。虽然未曾驻足,但内心笃定,相见只是时间问题。心有所想,便能心想事成。前些日子,跟随作家边境行团队在G331国道采风,一行人来到这里,圆了多年的遗憾和多年的惦念。
抵达这里时,已经午后三点。山林的黑夜总是提前降临,走进景区时,游客纷纷离开。在没有阳光笼罩的山林里,树木的颜色更浓郁了,野草也变得深沉,很多野花都羞答答合拢了花瓣。尽管如此,我的目光依然在野花野草中停泊。为了拍摄记录花花草草,我或蹲或趴,完全没有女人的矜持模样。为了拍摄它们,我淡蓝色的衬衫都被染成了野草绿色的汁液。心疼衣服,但又不舍野草。
这时,突见一棵嫩绿色大叶子野草,数枚肥厚的绿叶,全部基生,中心挑出一纤长的花枝,清秀俊逸,眼睛一亮,满心都是惊喜。这株草的中间直立的花亭上开着细碎的白花,绿叶椭圆宽大,略像车前草,却比车前草细腻。我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是,我却狂拍一通。拍它的叶,拍它的花儿,甚至都想把它拔出来拍它的根,想想罢了,毕竟野草也有生命。
幸亏景区有网络,而且信号也不迟缓,我把拍下来的野花传给一位老师,询问这株植物的名字。稍后,老师告诉我:它叫七筋姑。
同时获悉它已经公开的秘密。它是百合科七筋姑属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2021年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七筋姑属植物约有六种,分布于亚洲和北美洲温带地区,我国仅此一种,就是眼前这种,在我国的东北、华北与西南地区,偶尔也能见到这种植物。它生长在高山疏林中,或者安家于阴坡疏林下,它不喜欢高温,也不渴求光照,为此,长白山区高海拔处才得以相见。
七筋姑,多么好听的名字啊!我对这个名字非常感兴趣。听着就像武侠小说的女主角,想想应该是穿越剧里的女公主,瞬间,这个名字调动了我头脑的风暴,想想它幻化成这片山林的侠女,穿着白色的裙子,在林海中飘过,在水域间舞剑,想想它还是一位医者,在这片土地上喷洒甘露,为这里的生灵排忧解难。
我的想象有些天马行空,以至于同行的作家都去欣赏浮石林了,而我还独坐在崖边,与七筋姑对视,我看着这株植物,全神贯注,植物似乎也在瞅着我,目不转睛,我们相互凝望很久,感觉是久别的重逢。林海的光线渐渐暗下来,周边植被似乎都涂上更浓重的颜色。森林没有阳光的拥抱,植物的颜色自然会变得低沉。
其实,百合科的植物,欣赏叶子也是一种享受。
七筋姑通常生长在海拔2500米以上,周围几乎被高大树木的树冠闭合之下地方,这个地方阳光有一点点稀疏,七筋姑不为地势和光照左右,也不会因为这样而埋怨自然的偏爱。它会从厚实的铁锈色的松针下站出来,犹如在沧桑的岁月里,捧出新绿,捧出自然的生机,这样无他的感觉让人怦然心动。
忽然,一声鸟鸣将我从想象中唤醒。看着周围的峭壁,抬头望一眼灰蒙蒙的天幕,天气预报说傍晚有雨。长白山林中,雨来雨散都是平常事,不用担心,也不必担心,只是作为游客做好防范即可。山林的一切,包括天气的变化,都属于自然现象,归根结底随它去了。我想,七筋姑也该如我这样想。这是一种心态,在阳光都奢侈的树冠之下生长,且叶大花美。源于心态好,为此叶子也长得宽绰。
相遇总是短暂,相知相思都留给了时间。不情愿离开浮石林,挥挥手,与七筋姑告别。
在浮石旁的林下,遇到七筋姑,这是第一次见到它,心心念念的感觉挥之不去。念起七筋姑,想象茫茫林海中,高大的树冠几乎将阳光遮蔽,那里有倒伏的朽木,有苔藓,有灵芝……还会有野兽的粪便,七筋姑生长在这样阴森恐怖的生境,应该是孤寂的,但不一定茫然,因为它的叶片已经向众生展示了宽广的心态。
离开浮石林,头脑中的疑惑还在敦促我为它探秘,为我解惑。
同时, 我对七筋姑这个名字超级感兴趣,网络查询却无翔实的解释。为此,我依靠想象力胡思乱想:它的花瓣上有五到七个叶脉,脉为植物的血管,筋为植物的神经传导,花瓣上的脉,是植物物质的运输管道。脉和筋应该通用,七条脉便是七条筋;七筋姑的花朵通常三到十二朵,花梗密生柔毛,小花是白色,似仙女一般。中医有七经八脉之说,“七筋姑”之名可能由此而来。
长白山中的野花很多,有些因海拔高很难见到,有些因生境苛刻很难找到。为此,见到长白山的每一种花,都是格外的收获。只可惜,关于深山崖壁的植被,很多种却无详细的资料记载,简单的介绍,无法满足我求知若渴的目光。尽管这样,我还是把七筋姑的科普知识记在心里,作为与它再次相见时,不陌生的依据。
七筋姑是根状茎短,上有须根多数,较粗硬,粗至五毫米,上面有撕裂成纤维状的残存鞘叶。纸质或厚纸质它的叶椭圆形,或者倒卵状长圆形,或者倒披针形,长度有八厘米的,也有二十五厘米的,叶子的边缘无毛,但在幼时边缘有柔毛,前端骤尖,基部成鞘状抱茎,后期伸长成柄状。五至七月开花,花葶密生白色短柔毛,花梗密生柔毛,苞片披针形,密生柔毛;漏斗状白色的花,稀淡蓝色;花被片长圆形,外面有微毛;七到十月结果,果实球形至矩圆形,顶端至中部沿背缝线作蒴果状开裂,钻石蓝的果实很惹眼,每室有六至十二颗卵形或梭形种子。七筋姑全草因其叶顶端骤尖,形如锐利的剪刀尖,故而又得“剪刀七”的别名。
七筋姑有拉丁文的文字,只是与中文名字的含义相差万里。七筋姑(Clintonis udensis)中属名Clintonis 是一位美国人,D,W.Clinton;而种加词udensis指黑龙江的一条支流叫乌德河。一个外国人名加上一条河流名称,不好记忆,也不好理解!猜测,首次发现这种野草的地方在东北黑龙江,发现它的人是外国人。然而,我还是喜欢它的中国名字“七筋姑”,不仅富有诗意,还会让我浮想联翩。
曾在书中见到这样一段话:“花木百草皆有佛性,因心怀慈悲,才下落凡尘间。每一味草花,都是尊贵的。一株草,一粒实,一颗子,一朵花,都能成为治病救命和养生的好药。”我喜欢这段话,源于喜欢那些静默无言而且天然美好的野花野草。
七筋姑在中国仅此一种,而且还长在长白山的林海。这种特殊性必然带着特殊的使命,野花野草的使命不仅仅装点森林,更深刻的内涵便是治病救人。七筋姑的叶有小毒,梅花鹿、傻狍子、野猪等野兽都不会去吃它。如果在山里崴了脚,如果遇到七筋姑,把叶片揉碎敷在伤处,可以止痛,一解燃眉之急。而药典里记载,它可以入药的却是它的根。八月份就可以采挖七筋姑的根晾晒备用。根也有小毒,此药宜单独使用,不宜与其他药合用,可见,一味药可独当一面,有山民用其根泡酒,也能散瘀止痛。七筋姑的根入药主治跌打损伤、疡伤腰痛、风湿疼痛等症。切忌,是药三分毒,服用七筋姑过量会引起腹泻。
野花野草自身的药性,让它以医者圣人的角色出现在人类的面前。发挥其药性治病救人只是一种标签。然而,植物生境中的生长姿态,又是一种肢体语言的诠释,袒露了植物的格局和胸怀。七筋姑以其独一无二的品种驻足高山之上,不去虚张,不去炫耀,而是有序地生长,默默绽放属于自己的美好。(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 | 陈凤华```
来源: 陈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