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就抑制不住想念大海,特别是对小编这种内陆省份的人来说,穿着沙滩拖孩(在云南我们的拖鞋就叫做“拖孩”)漫步海边,实在太让人向往了!
说到大海,自然少不了珊瑚,无论是姿态迷人的珊瑚树,还是风光旖旎的珊瑚礁岛,作为海生无脊椎动物的重要类群,美丽的它们被誉为海洋中的精灵。
但即使是这样美丽的生物中,也曾出现过堪称泥石流的丑萌家伙,小编愿称之为泥盆纪的小拖孩,这到底是什么珊瑚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一起去寻找泥盆纪的小“拖孩”吧
时间回溯到泥盆纪中晚期,这时的海洋既是鱼类的天下,也是四射珊瑚的温暖家园,四射珊瑚是珊瑚虫纲的一个亚纲,它们每个个体的钙质硬体骨骼,都由辐射状纵向排列的“隔壁”组成,在生长的初期,先依次长出主隔壁、对隔壁、左右对侧隔壁四个“原生隔壁”,之后在此基础上重复加密生长出以4为倍数的一级长隔壁和二级短隔壁,因此称为四射珊瑚。
隔壁形成方式示意图
四射珊瑚
与现代珊瑚一样,四射珊瑚大多只适应正常含盐度3.3%、海水动荡、含氧充分、水体清澈而阳光充足的浅海环境,外形有的像牛角,有的呈圆柱,有的像树枝,如植物一般固定生长,今天的主角,就是四射珊瑚中的一个极度特化的类群——拖鞋珊瑚。在我国,它们的化石主要发现于在云南、四川、广西、贵州等西南地区,这些发现地都默契地把拖鞋叫做拖孩。
为什么叫这么个奇怪的名称呢?
拖鞋珊瑚为什么叫这么个奇怪的名称呢?看它骨骼清奇的外观就知道了:它们属于小型单体珊瑚,始部较尖,轮廓近似三角形,横截面呈半圆形,背部圆突,主隔壁位于背面中央,与其它隔壁呈羽状排列,对隔壁突出,位于腹面中央,与其它隔壁呈平行排列,腹面平坦,萼部深陷,具有萼盖,就像一只小小的拖孩。
这样的外观使它们与其它珊瑚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异,平坦的腹面(即鞋底面)让它们可以平躺在浅海较宁静的泥质软底环境生活,没事的时候,它们会打开萼盖,伸出触手拨动水流,以捕食微生物,一旦遭遇敌害,便迅速将萼盖紧闭保护自己,此外,为了避免被海水搅动起来的泥沙和浊流活埋,它们还会以触手做缓慢移动,不像其它珊瑚那样固着生活。
所以长期以来,它们被误认为是某种双壳类或腕足类生物,直到 19 世纪末,古生物学家才将它们确定为珊瑚。
拖鞋珊瑚在泥盆纪的早、中期经历过两次兴盛后,逐渐衰落、灭绝,因此,成为了泥盆纪重要的标准化石,同时,它们的较尖的始部往往指向洋流方向,也使它们的化石具有了指相的意义,成为很好的指相化石(即能够明确指示其生活时环境的化石)。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 石林石得利地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