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Caspian Sea)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水体,也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封闭咸水湖。古希腊人和波斯人因其庞大的规模,曾误以为它是一片海洋,因而在古典时期将其称为“赫卡尼亚海”(Hyrcanian Ocean)或“赫卡尼亚洋”(Hyrcanian Sea)。其名称中的“海”字源于它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尽管它并非真正的海洋。里海的地理、生态和经济意义使其成为多国关注的焦点。

里海位于欧亚大陆的交界处,北邻俄罗斯,东邻哈萨克斯坦,南接伊朗,西连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其面积约为371,000平方公里,长度约为1,200公里,最宽处达320公里,平均深度约为211米,最深处则超过1,025米。尽管它被称为“海”,但里海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内陆湖,其水域通过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等多条河流补给。


图片(上图:里海在地球上的大概位置。图片来源:Google Earth)

从历史背景来看,里海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贸易和交通枢纽,连接了中亚和欧洲的多个文明。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穿过里海,使其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随着苏联的解体,沿海国家的数量从原先的两个(苏联和伊朗)增加到现在的五个(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伊朗、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引发了关于里海法律地位和资源分配的新一轮讨论。

在苏联时期,里海几乎是苏联境内的一个内陆水域,仅在南部与伊朗接壤。直到1992年,里海的地位由苏联-伊朗条约规定。然而,随着苏联解体,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独立,如何划分里海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沿海国家的代表多次会面试图就里海地位达成最终决议,但问题的复杂性使得这一过程需要在峰会上进一步讨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里海是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产地,也是一条重要的航运通道;而且,里海沿岸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所以管辖权和治理体系,成为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议题。

从水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来看,里海的水体咸度约为1.2%,约为普通海水的三分之一。因此,里海通常被归类为“湖泊”。然而,里海的面积和深度都接近海洋水平,而且其中生活着许多海洋生物,包括海豹。因此,一些人也认为里海应该被归类为海。事实上,里海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许多特有物种,如里海海豹、里海鲟鱼等等。特别是鲟鱼,它们生产的鱼子酱在全球享有盛誉。然而,里海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如污染、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水位下降。这些问题对里海的生态系统构成了重大威胁,需要沿海国家共同合作加以解决。2018年,里海沿岸五国签署了《里海法律地位公约》,将里海界定为“非海非湖”,拥有特殊法律地位。这一规定避免了各国在里海资源分配问题上的争议。


图片上图:一头里海海豹。摄影:Aboutaleb Nadri (wikicommons)

编译 | 王芊佳
审核 | Daisy
排版 | LYJ

参考资料略

来源: 海洋与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