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书画照明
东晋的《女史箴图》、唐朝的《五牛图》、北宋的《千里江山图》、元代的《富春山居图》…上述传世名画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可以在各大博物馆中欣赏到这些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但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与办公室、教室、商场等建筑中明亮的光环境不同,博物馆书画展厅里几乎很少有天然光,而且人工照明也是比较暗的暖色光,见图1。
图1 博物馆书画展厅的照明环境
这样设置的原因是光照会“伤害”书画。根据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的技术报告,中国书画属于光敏感级别最高的展品类型,书画材料极易在吸收光线中的能量后发生光化学反应,呈现出褪色、变色、开裂等损伤形式,见图2。
由于天然光强度大而且不容易控制,因此采用全人工照明的形式。同时必须要指出,所有的光照都会影响文物保存,但书画作为我国的艺术瑰宝,其中涵盖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需要通过照明向观众进行传递。所以照明的目标在于尽量减小照明损伤的前提下将书画细节和颜色呈现给观众,而保护是博物馆书画照明中的首要问题。
图2 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出现褪色、开裂
首先,光照强度(简称照度)越大对书画造成的影响越明显,为了减小文物损伤目前相关标准推荐书画的照度限值不超过50 lx,而像办公室和教室这类环境的照度值一般为300—500lx,因此书画展厅的照明环境会比较暗。
另外,照射时间也与文物损伤成正比,这个值用年曝光量(照度和一年中照射时间的乘积)进行限定,目前相关标准推荐值为50000 lx·h/年,这也是对书画类展品需要定期展览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不同颜色的光对文物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颜色越冷的光(高色温)能量越强,对文物的影响越大,因此用于书画照明的光线大多为暖色(低色温),见图3。
图3光的颜色与能量
上述指标是博物馆书画照明所普遍遵循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文物的照明损伤。但由于书画自身材料组成的复杂性(用于染色的典型颜料高达数十种,典型基材包括宣纸、麻纸、蚕丝绢等),在照度、年曝光量、色温等照明参数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材料书画的光损伤程度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针对不同书画(尤其是珍贵书画)来定制照明参数迫在眉睫。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文化遗产照明团队多年来在这个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工作,在基础研究方面,团队从分子层面揭示了书画文物的光致损伤机理,通过机理研究提出了能够对书画光损伤进行科学评价的创新指标,基于这些指标建立了可对文物光损伤程度进行计算的数学模型,上述基础研究获得了中国照明学会中照照明奖学术贡献一等奖。
通过解决关键技术背后的核心科学问题,提出了不同材质书画所应采用的照度和年曝光量等参数阈值,研发了书画照明光源的评价技术并开发了光源判定软件工具,研制了满足展示要求的最低损伤LED光谱调控产品,为博物馆书画照明提供了标准、技术、产品的全方位支持,上述实践研究获得了中照照明奖科技创新一等奖。
文物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文物保护靠科技,我们需要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保护好这些传统文化瑰宝,让文物讲好中国故事,将灿烂的中华文明展现在世界面前。
策划制作
作者丨党睿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审核丨中国照明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中国照明学会专家工作委员会
出品丨中国照明学会
来源: 中国照明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