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螺是头足纲、鹦鹉螺科的海洋软体动物的通称。共有2属、6种,它们在形态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壳体的大小、形状和装饰图案上。鹦鹉螺与现代的章鱼和乌贼虽然在分类上有一定的距离,但它们都属于头足纲,共同拥有发达的头部和颈部肌肉、复杂的眼睛和灵活的触手。它也是头足纲中唯一拥有真正外壳的物种。擅长的移动方式是喷射推进!跟它的近亲乌贼和章鱼一样,遇到危险时会通过喷射水得到向后的推进力,快速逃脱!

鹦鹉螺基本上属于底栖动物,平时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层用腕部缓慢地匍匐而行。也可以利用腕部的分泌物附着在岩石或珊瑚礁上。它们利用壳内充满气体的腔室来调节浮力,在水中自由上升下降。潜水艇就是人类借鉴了鹦鹉螺在海水中垂直升降的原理制造出来的。世界上第一艘潜水艇,就叫作“鹦鹉螺号”。“鹦鹉螺号”总重2800吨,共花费5500万美元。整个艇体长90米,航速平均20节,最大航速25节,可在最大航速下连续航行50天、全程3万公里而不需要加任何燃料。

黄金比例是一个神奇的常数,而鹦鹉螺壳体的形状和尺寸展现了数学上的黄金分割比例(约1:1.618),这一比例在自然界中被认为是美学上的理想比例。这种比例不仅赋予了鹦鹉螺壳优雅的外观,也可能与其生存策略有关。黄金分割比例在鹦鹉螺壳体的设计中的出现,不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灵感。例如,建筑师和工程师借鉴鹦鹉螺的壳形设计理念来优化建筑结构。

鹦鹉螺的壳体不仅是其生存的关键结构,也是研究古环境和古生物地理分布的重要证据。通过对鹦鹉螺化石的细致分析,研究显示,新生代渐新世的螺壳上,生长线是26条;中生代白垩纪是22条;中生代侏罗纪是18条;古生代石炭纪是15条;古生代奥陶纪是9条。由此推断此外,月亮在离我们远去,它将越来越暗。

鹦鹉螺在古生代几乎遍布全球,但已经基本绝迹了,只是在南太平洋的深海里还存在着六种鹦鹉螺。现如今,鹦鹉螺科所有种(含活体、死体和化石)均被列入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鹦鹉螺科所有种在世界自 然保护联盟列出的濒危等级为无危(LC)到濒危(EN);鹦鹉螺科所有种被列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参考文献

[1] 陆冠亚,许萍萍,杨 诣,等. 鹦鹉螺类与平旋壳形菊石类形态学鉴别要点[J].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 王春晓.“黄金比例”的神奇之处[J].数学拾零.

[3]马睿棋.鹦鹉螺:我也懂“斐波那契数列”[J].神秘大自然.

[4]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9%A6%E9%B9%89%E8%9E%BA/207068?fr=ge_ala

来源: 大连圣亚海洋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