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常见的环境因素包括户外活动,用眼卫生如读写习惯、用眼距离、采光照明、电子产品使用,以及膳食营养和睡眠等。先天遗传因素不可改变,但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是可以避免和控制的,近视防控是一个多方面的努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近视防控措施
一、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不在走路时、躺卧时、晃动的车厢内,以及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写字或使用电子产品。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牢记“一拳一尺一寸”;读写连续用眼40分钟左右要休息10分钟。认真规范做好眼保健操。
二、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尽量减少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频次,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每次不超过15分钟。使用电子设备学习尽可能选择大屏幕,优先顺序为投影仪、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并保持适当距离;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稍用力闭眼、睁眼,上下左右转动眼球,放松眼睛;看屏幕20分钟后,应抬头眺望6米外远处20秒以上,看屏幕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三、创造有益于眼健康的学习环境。学习桌椅高度适当,保证学习环境的采光照明。
四、多参加户外活动。每天至少进行2小时的户外活动,这有助于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延缓近视的发展。户外活动不仅限于体育运动,任何形式的户外活动都有助于眼睛的健康。
五、保证睡眠和营养。营养均衡,注意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A、C、E等食物,如胡萝卜、菠菜和鱼类等。避免高糖饮食,因为过多的糖分摄入可能加剧近视的风险;良好的睡眠习惯对眼睛的健康至关重要。确保每晚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根据年龄不同,小学生需要至少10小时的睡眠,初中生至少9小时,高中生至少8小时。
六、关注视力异常迹象。如有看不清黑板、眼睛经常干涩、经常揉眼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家长和老师,尽早到专业机构检查。
七、定期检查视力。建议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矫正,防止近视进一步加深。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帮助控制或延缓近视的发展,保护儿童和青少年的眼睛健康。
来源: 健康科普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