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金丝猴,被誉为“雪山精灵”,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它们生活在中国滇藏交界处的雪山峻岭之巅的高寒森林中,那里环境恶劣,人迹罕至。

1992年6月5日,一个载入中国生物保护史册的时刻诞生了--我国灵长类动物科学家龙勇诚在雪域高原上拍摄到了世界上第一张野生滇金丝猴的照片,向世人揭开了这个物种的面纱。这一瞬间不仅是对这位科学家坚韧不拔精神的最好诠释,更是对滇金丝猴这一濒危物种生存状态的直观见证。

●步行万里,追寻“雪山精灵”足迹

位于云南省的云岭山脉高寒山地,看似人迹罕至,万籁无声,但如果幸运,你会瞥见林中偶然掠过的一丝金色身影。这里正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雪山精灵”的滇金丝猴的家园。

说起滇金丝猴,很多人并不陌生,一张像人的脸、特别瞩目的大红唇,可爱、美丽是人们对它的第一印象。但是,它之所以被称为“雪山精灵”,不仅是因为颜值,更由于它们种群数量稀少,避居深山。滇金丝猴生态行为十分特殊,是除了人以外,分布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1985年4月,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搭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蓝色中巴车,历经三天三夜的颠簸,终于到达迪庆州德钦县白马雪山垭口,他站在一个牛棚前,留下了在雪域高原的第一张照片。

他就是后来被誉为“滇金丝猴之父”的龙勇诚,照片中的他年仅30岁,这个面庞瘦削、略显青涩的年轻人,从此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滇金丝猴科考生涯。

他此行的“使命”是摸清滇金丝猴的“家底”,同时他也深知,长期以来的猎杀已导致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甚至踪迹难寻,自己必须和猎人“赛跑”,尽快摸清滇金丝猴分布情况,为下一步展开保护做好准备。

为了搜寻滇金丝猴的足迹,龙勇诚每天背着20多公斤的行李,穿梭在雪地里、密林间,他饿了吃干粮、困了住牛棚,一年中有200多天居住在深山中,最长一天在雪地里连续行走15个小时,险些丧命。

两年后,再看他和当地老乡的合影,已经很难分辨出谁是科学家,谁是当地农民。

“南至大理云龙县,北至西藏芒康县。”龙勇诚用最原始的方法,大致锁定了滇金丝猴分布范围,并开始步行进行更细致的搜寻,短短几年间,他的足迹踏遍雪域高原和深山密林,行程达到2万多公里,相当于平均每天要走20多公里。

1989年的春天,坚守在漫天大雪的老君山中30天的龙勇诚,远望到了日思夜想的滇金丝猴群,几乎喜极而泣。

1992年6月5日,世界上第一张野生滇金丝猴的照片被龙勇诚记录了下来,向世人揭开了这个物种的面纱。这背后是他在雪域高原和深山密林中苦苦追寻数年、总行程数万公里的胶卷光影。

●首张野生滇金丝猴照片诞生

为了拍摄到野生滇金丝猴的照片,龙勇诚在雪域高原和深山密林间进行了数年的追踪。他克服了高山缺氧、严寒酷暑等恶劣条件,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与猴群若即若离。他深知,只有尊重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才能获得最真实的记录。

1992年6月5日,龙勇诚终于迎来了他期盼已久的时刻。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雪山的时候,他发现了滇金丝猴的踪迹。这些灵动的生灵在树林间跳跃嬉戏,它们的毛发在阳光下闪着金色的光泽,仿佛是雪山上的精灵。龙勇诚迅速调整好相机,捕捉下了这一珍贵的瞬间。

这张照片不仅展示了滇金丝猴的美丽与灵动,更揭示了它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照片中的滇金丝猴眼神清澈,姿态自然,仿佛是在向人类展示它们的生活状态。而背后的雪山和森林则构成了它们生存的家园,让人不禁对这片神秘的土地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龙勇诚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多年努力和坚持的结果。他深知,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蕴含着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他的工作不仅是为了记录这些珍稀动物的生活状态,更是为了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关注与保护。

●曾目睹“猴妈妈”死于怀中

除了体验常人无法忍受的寂寞、艰难外,龙勇诚还要时常面对“雪山精灵”死于枪声之下的痛惜。1988年6月,龙勇诚抵达云龙县开始科考的第二天,就遇上了猎猴者。

伴随着刺耳的枪声,一只怀抱幼猴的母滇金丝猴被子弹打中,怀中的幼崽攀树而去,母猴却坠下树来,用仅有的一丝力气抓住一根树枝,但没多久就坠落下来。

龙勇诚将母猴抱在怀中,依然能感受到它的体温。时隔多年,他依然忘不了母猴在最后一刻睁开的大眼睛,像是在求助,更像是对世界充满了眷恋。

闻声追来的猎人得意不已:“是我打下来的!”此时猎人并不知道,在他眼中“并不值钱”的猴子,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龙勇诚耐心地跟猎人讲解滇金丝猴稀有和可贵之处,并从猎人手中买下这只滇金丝猴。

从此之后,这位猎人再也没有猎杀过滇金丝猴,后来还让其儿子成为护猴队员。

这次的经历也给龙勇诚带来一些启发:“不要把猎人放在保护的对立面,而应该尝试让他们成为盟友。”

“猎人们大多淳朴善良,只是为生计所迫才展开猎杀。”龙勇诚所到之处,都会结交大量猎人朋友,并在他们的带领下,迅速找到猴群。他和猎人们同吃同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也时常将自己的差旅补助费分给猎人们,作为“向导”的报酬。

1994年,龙勇诚最终将分布在云南和西藏的20个种群、约1500只滇金丝猴几乎全部找了出来,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学术论文发表,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对滇金丝猴的保护和研究也从未止步。

此后的30年,龙勇诚及其团队对滇金丝猴的研究不断深入,他们发现,尽管滇金丝猴面临着栖息地丧失、盗猎等威胁,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近年来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

来源: 江苏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