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3周年
这片雪域高原
有壮阔秀丽的风景
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更有历史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
今天我们介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诞生于17世纪西藏地区
是一项代表了劳动人民
创新利用水资源的手工技艺
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

糌粑是藏族同胞的重要主食
是将青稞洗净、晾干、炒熟后磨成的面粉
食用时用少量的酥油茶、
奶渣、糖等搅拌均匀
用手捏成团
藏族人民食用糌粑
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如今还研发出
糌粑饼干、糌粑曲奇等各样的新式点心


以糌粑为原料的新式点心 图片源自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早期的糌粑是用人力手工磨制
后来在西藏农区和部分牧区
人们利用山间水的落差
巧妙地建造了水磨坊
用来加工糌粑、面粉及家畜饲料


水磨坊示意图 图片源自《艺术中的科学》


水磨坊大都建在河边
或大江支流沿边的草地上
水渠源头设有控制流量的闸门
水流通过从高到低的木槽注入磨坊底层
推动连接磨盘中轴的木转轮
磨坊上层设有大小相等的
上薄下厚同心圆
(直径1~1.2米)石质磨盘
磨盘四周是糌粑蓄池
磨盘上方吊有盛青稞的布袋
布袋底部装有出料管并与磨盘接触
随着石盘的转动
青稞自动均衡地通过磨孔落入摩擦面
最为称奇的是
在糌粑池边还有个升降木杆与转轮底座相连
通过杠杆原理调节磨盘之间的缝隙宽度
根据用户喜好加工不同粗细的糌粑

磨盘工作示意图 图片源自《艺术中的科学》


在众多水磨坊中
“甲米曲果”最为驰名
即甲米水磨坊的藏语发音
意为“美味可口糌粑之水磨坊”
它位于拉萨市北郊娘热沟
这里溪流湍急
以此为依靠
建成了颇具规模的水磨坊群
近两公里的水边修建了近20座水磨坊
在整个藏区是绝无仅有的

甲米水磨坊始建于17世纪
五世达赖喇嘛在帕邦卡松赞岩洞闭关修行时
磨坊主人曾向他供奉过该磨坊所产的糌粑
这些糌粑加工精细
纯白无杂,美味可口
五世达赖喇嘛对其赞不绝口
到七世达赖时
娘热沟的甲米水磨坊成为
向达赖喇嘛供奉糌粑的定点磨坊
并被正式命名
为了表彰甲米水磨坊
向历代达赖喇嘛供奉甲米糌粑的功绩
原西藏地方政府特赐
长2米、宽20公分的法棍两根
免去磨坊的税额和乌拉差役
并规定甲米水磨如有坍塌、损坏
由其他水磨坊协力修复
并给予甲米水磨坊优先使用水资源的特权

吃糌粑的藏族妇女 图片源自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甲米水磨坊充分利用天然泉水
以节能、无污染的方式磨制糌粑
显现了藏族人民
机械制造、水资源利用
和谷物加工的杰出才能
2006年
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磨坊制作技艺也
见证着西藏饮食文化与农耕文明
和少数民族善用水巧用水的厚重记忆




中国水事综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拉萨晚报、《石盘为锤,水流为掌——拉萨甲米水磨坊》整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中国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