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为中国特有物种。既可观叶观花,亦可观果。可作绿蓠、盆栽、插花或景区点缀。果实可食,有“救兵粮”和“微果之王”的美称。可作牙膏原料。以果实、根、叶入药。消积止痢、活血止血、清热凉血、清热解毒。

群山萧瑟日,独占一枝红。

香雪千山白,心中有远空。

名 称:火棘

拉 丁 名:Sanguisorba officinalis

分类地位:蔷薇科 Rosaceae火棘属 Pyracantha

别 名:赤阳子、红子、救命粮、救军粮、救兵粮、火把果、饱饭花、豆金娘、红果、红果子、红子刺、红子根、火焰树、吉祥果、救荒粮、救急粮、救命粮、磨子果、木瓜子、木楂果、求军粮、山楂红、水茶花、水搓子、水沙子、小红果、小红子、禹余粮、红军果、红米刺、红籽、火把草、火焰烧、满山红、木花刺、木沙子、水刷子、窄叶火棘、Chinese firethorn。

异 名:Pyracantha yunnanensis、Pyracantha crenatoserrata、Photinia crenatoserrata、Photinia fortuneana、Pyracantha gibbsii var. yunnanensis、Pyracantha crenulata var. yunnanensis.

识别特征:

1、高可达3米常绿灌木,侧枝先端成刺状,嫩枝常被锈色短毛,老枝棕褐色,芽被短毛。

2、叶片倒卵形,先端圆钝或微凹,有时具短尖头,基部楔形,边缘具齿,齿尖向内弯,近基部全缘,最宽处在上半部。

3、复伞房花序,萼筒钟状,萼片近三角形,花瓣白色,近圆形,雄蕊20枚,花药黄色,花柱5枚,离生,与雄蕊近等长,果实近球形,直径约6毫米,桔红色至深红色,内含种子3粒,种子倒卵形,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黑褐色,表面光滑,背面下半部常附淡黄色糠秕,背面宽,拱形,中央具1浅沟,腹面中央具1纵脊,把腹面分成两个斜面,横截面扇形,种脐位于腹面纵脊下端,先端常具一花柱残基。

国内分布:分布于陕西、河南、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各地常见栽培。拍摄于山东省威海市园林栽培。

国外分布:为中国特有物种。

生 境:生于约海拔28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地阳坡灌丛、草地、河沟、路旁。

物 候 期:花期3-5月,果期8-11月。

保护级别: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为中国特有物种。

经济价值: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四季常绿,株型紧凑,枝叶繁茂,既可观叶观花,亦可观果。可作绿蓠、盆栽、插花或景区点缀。果实可食,有“救兵粮”和“微果之王”的美称。一颗如珠的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相当于一个苹果,是营养极高的保健型水果。果实中含有抑制龋齿的活性物质,是制作牙膏的优质原料。

药用价值:

以果实、根、叶入药。甘、酸,平。

果:消积止痢、活血止血。主要用于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小儿疳积、崩漏、白带、产后腹痛等症。

根:清热凉血。主要用于虚痨骨蒸潮热、肝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腰痛、崩漏、白带、月经不调、吐血、便血等症。

叶:清热解毒。主要用于疮疡肿毒(外敷)。

编辑:Pierre

来源: 物种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