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优雅地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向全球展示了中国航天的优越实力和突破能力!此次嫦娥六号的主要任务包括:寻找新矿物、寻找月球深部物质、寻找古老矿物、研究苏长岩、寻找名义含水矿物、寻找高压矿物等,开启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的“挖土特产”之旅。
按照IAU(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的命名惯例,月球表面的撞击坑和撞击盆地命名法则,主要包括用已故名人的人名(如张衡、蔡伦、沈括、祖冲之、徐光启等),或者常用人名(如嫦娥、景德、宋梅等),或地球上的峡谷与山脉(如泰山、衡山、华山等),目前月球上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地名共35个。除了我国自主申报的命名,还有一些是由其他国家申请的、大多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和神话传说人物命名的地理实体命名。
嫦娥六号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此图来源 国家航天局)
从上图我们清晰的可以看到一个大的月坑(月球表面的圆形凹坑构造)和一个相对较小的月坑很显眼,它俩相邻排列,这与地球上的长白山火山群和龙岗火山群的空间展布相对位置、平面展布形状、典型火山的火山口平面轮廓都很相似哦!更重要的是广义上的长白山火山区是指长白山火山群和龙岗火山群的分布区。此外,长白山火山群和龙岗火山群大面积分布着玄武岩、玄武质熔岩和玄武质火山碎屑岩等,而月球表面也被玄武质熔岩层覆盖,两者同属玄武质火山岩类。所以,当年嫦娥奔月,竟然还带走了一个“长白山”!。
关于这些月坑有两种流行的解释,其一是由于陨星碰撞月球形成的,其二是由火山爆发形成的。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这两种方式都可形成月坑(或环形山),但其中80%以上的月坑是由陨星碰撞月球的撞击作用形成的,不到20%的月坑可能是由月球火山爆发形成的。
长白山火山群和龙岗火山群相对位置及典型火山口航拍图(此图源于网络)
跨界科普与话题引申:
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分析与研究发现,月球在距今20亿年前仍喷发过滚烫的岩浆,将已知的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8亿至9亿年。基于嫦娥五号月壤样品,我国科研人员开展了月球火山喷发规模相关研究,认为月球火山喷发强度并非想象的从早期到晚期连续性降低,而是阶段性凸起式降低,并且在大约20亿年前火山活动强度仍然很大,表明月球曾经存在过火山活动。
月球上也会发生地震(月震)。月球上发生地震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分为四类:(1)由太阳引力和地球引力对月球产生的潮汐力而引起的地震(潮汐地震);(2)由月球自身冷却收缩而引起的地震(热收缩地震/深源地震);(3)由陨石撞击而引起的地震(冲击地震);(4)由于人类活动而引发的地震(人工地震)。从大量的月球高分辨率图像可以看出,月球表面有着不计其数的陨星撞击坑,大小不一,可以初步判断出月震是相对频发的。同样,冲击地震在地球也是可以见到的。例如,2020年12月23日凌晨,一颗巨大的陨石带着耀眼的光芒划破长空,坠落在我国的青海玉树囊谦县以南到西藏那曲一带,引发了冲击地震,中国地震台网记录下了地震波。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此图源于2020年12月23日)
最后,让我们重温全人类这伟大而又经典的瞬间!华灯初上,星河婉转,抬手一望宇宙的璀璨星河,中国宛若迢迢之明星。五星红旗在落在月背的嫦娥六号探测器上展开,鲜艳的五星红旗再次闪耀整个宇宙,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
嫦娥六号月球背面展开国旗实况图(此图来源 国家航天局)
本期科普结束!小伙伴们,我们下期见!
本期参考文献:
[1] 陈剑, 凌宗成, 刘建忠等. 1:250万月球岩石类型图. 科学通报: 英文版, 2022, 67(20), 2050-2054.
[2] 刘力维, 韩坤英, 丁孝忠等. 嫦娥六号探测器预选着陆区区域地质特征及演化分析. 地学前缘, 2024, 1, 1-13.
[3] 郭弟均, 刘建忠, James·H·W等. 月球阿波罗盆地区域月壳结构及光谱特征. 深空探测学报, 2018, 5(5), 488-494.
[4] 籍进柱, 郭弟均, 刘建忠等. 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 科学通报:英文版, 2022, 67(15), 1544-1548.
[5] 王楠, 陈建平, 王翔等. 月表线性构造定量提取与演化分析: 以静海月岭,月溪为例. 地学前缘, 2014, 21(6), 14.
[6] 谢先德和陈鸣. 动态高压下陨石矿物的冲击熔融和分离结晶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地学前缘, 2009, (1), 136-147.
[7] 闫东晗, 李萌萌, 徐智涛等.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黑石沟玄武岩墙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 2023, 53(3), 904-919.
[8] Jones, M.J., Evans, A.J., Johnson, B. et al. A South Pole-Aitken impact origin of the lunar compositional asymmetry. Science Advances, 2022, 8 (14).
[9] Jia, Z., Chen, J., Kong, J. et al. Geologic context of Chang'e-6 candidate landing regions and potential non-mare materials in the returned samples. Icarus, 2024, 416.
[10] Neal, C.R. Interior of the Moon: The presence of garnet in the primitive deep lunar mantl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 2001, 106 (E11).
[11] Pang, R., Yang, J., Du, W. et al. New occurrence of seifertite and stishovite in Chang’e-5 regolith.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22, 49.
[12] Xu, Z.T., Sun, L.Y., Ye, X.Q. et al. U–Pb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dikes in the Changbaishan Tianchi volcanic field (NE China)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the coeval Jingbohu and Longgang monogenetic volcanic fields.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2022, 66 (3), 814-831.
[13] Zhou, C.J., Mo, B., Tang, H. et al. Multiple sources of water preserved in impact glasses from Chang’e-5 Lunar soil. Science Advances. 2024, DOI: 10.1126/sciadv.adl2413.
本期作者:叶希青 孙立影 Francesco·L Paul·J Matteo·S
策划:徐智涛 Eugenio·N Francesco·R Ventura·G Sveva·R·M
编辑:宋雨佳 李萌萌 顾国辉
审核:盘晓东 康建红 陈俊杰 卢燕红 陈波 李忠伟 庞晶源
宣传:朱大庆 关升 马飞 刘宏岩 李一宏 韩迪 于畅 曹戎机 李珊珊
制作单位:中国地震局火山研究所 吉林省地震局 意大利那不勒斯维苏威火山观测站 意大利地球物理与火山研究所 法国里昂第一大学(自然科学院)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省震灾风险防治中心 吉林地震台
声明:本期文中所有图片及文字均为公益科普,不存在任何商业价值
来源: 中国地震局火山研究所 徐智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