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非中国特有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5年ver3.1)——无危(LC)。嫩叶可食,可代茶饮。可作园林、庭院观赏。以根入药。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放眼野苍茫,沿坡向夕阳。
莫言前路漫,自在任风狂。
名 称:地榆
拉 丁 名:Sanguisorba officinalis
分类地位:蔷薇科 Rosaceae地榆属 Sanguisorba
别 名:一串红、山枣子、玉札、黄爪香、豚榆系、黄瓜香、八面威风、白地榆、棒槌棍子、棒槌幌子、鼻拉塌、鞭枣胡子、鞭栆胡子、酢枣、地皮扒、地芽、地楡、地榆瓜、地榆子、粉花地榆、黑防风、红地榆、花椒地榆、化食丹、黄根子、九叶草、蕨苗根、老鸹膀子、马红枣、马猴枣、马虎枣、马虎栆、满山红、蒙古枣、蒙古栆、牛关根、牛鸡头、暖骨草、山参子、山地瓜、山红枣、山枣、山枣参、鼠尾地榆、水槟榔、水橄榄、水橄榄根、苏都-额布斯、酸赭、土荜菝、无风自动草、五鼓、西瓜香、线形地榆、小棒棰、小棒槌、小黑地榆、小红枣、小棵子、小松圈、小紫草、野升麻、野生麻、野芝麻、一枝箭、榆叶草、枣儿草、枣儿红、枣香、紫朵苗子、奥衣普尔、鞭刺胡子、赤地榆、地儿根、地榆暖骨草、地榆楸、马软枣、山地榆、山橄榄、酸楮、塔给音-苏都-额布斯、土儿红、血见草、血箭草、野桑果、玉豉。
异 名:Sanguisorba montana、Sanguisorba polygama、Poterium officinale、Sanguisorba officinalis var. cordifolia、Sanguisorba officinalis f. microcephala、Sanguisorba officinalis var. microcephala、Sanguisorba officinalis var. polygama、Sanguisorba officinalis var. montana、Sanguisorba officinalis var. longa、Sanguisorba menziesii.
识别特征:
1、株高可达120厘米,纺锤形根粗壮,表面棕褐色至紫褐色,有纵皱及横裂纹,直立茎具稜,无毛或基部被疏毛。
2、基生叶为羽状复叶,具4-6对小叶,小叶片卵形至长圆状卵形,具短柄,先端常圆钝,基部心形,叶缘具粗大圆齿,无毛,茎生叶较少,小叶几无柄,长圆形,基部微心形或圆,先端尖,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茎生叶托叶大,草质,半卵形,具齿。
3、穗状花序椭圆形、圆柱形至卵球形,直立,从上向下开放,花序梗常光滑无毛,紫红色萼片4枚,椭圆形至宽卵形,雄蕊4枚与萼片近等长,柱头顶端扩大成盘形,具流苏状乳头。瘦果包于宿存萼筒内,花萼筒长约4毫米,最宽处宽约1.5毫米,具4稜,长椭圆形,黑褐色或黄褐色,表面粗糙,具密集微颗粒,上部常多疏长毛,四棱延伸成翅,上部翅较宽,顶端具乳头状喙,瘦果卵形,灰黄色至黄褐色,长约3毫米,宽约1.8毫米,表面光滑,上部具白色短毛,顶端有斜向背部短喙,基部钝圆,背部具细棱状背缝线,有时下部不明显,腹部具粗大的腹缝线,自基部至顶端。
国内分布:几遍全国各地。拍摄于山东省威海市里口山山坡。
国外分布:广布于欧洲、亚洲北温带。
生 境:生于约海拔3000米以下的草原、草甸、山坡草地、灌丛中、疏林下。
物 候 期:花果期7-10月。
保护级别: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非中国特有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5年ver3.1)——无危(LC)。
经济价值: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嫩叶可食,也可作代茶饮。叶形美观,其紫红色穗状花序摇曳于翠叶之间,高贵典雅,可作花境背景或栽植于庭园、花园供观赏。也可片植于墙边、山石边、坡地、林缘观赏。
药用价值:
以根入药。苦、酸、涩,微寒。无毒。入肝、肺、肾、大肠经。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主要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等症。
编辑:Pierre
来源: 物种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