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老年人提供贴心、周到的护理,让老年人在晚年能够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将分享一些值得收藏的老年人护理小经验,希望能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健康状况的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老人的健康状况,是护理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对于生理指标的测定,如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是了解身体状况的基础。我们应每天在固定时间进行测定,并将数值以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追踪一周或更长时间内的各项数据,还能通过不同颜色的点依次连接,清晰地看到老人一段时间内的健康数据变化。在进行体温测量时,首先需将腋下的汗擦拭干净,然后将体温计前端抵住腋下中间,夹紧体温计约10分钟后取出。正常值在35℃-37℃之间。身体虚弱或卧床的老人,可使用棉垫塞在腋下,帮助固定体温计使其紧密接触身体。而对于脉搏的测量,应在老人静息状态下进行,并至少计数半分钟到一分钟。注意老人脉搏的频率和跳动的力度、规律性。

呼吸次数的观察则需注意老人胸部呼吸时的上下起伏。正常范围为15-20次/分。若老人意识到被测量,呼吸可能会加快,此时可在测量脉搏时顺便测量呼吸。同时注意呼吸音,有无异常声响如哮鸣音或呼吸音粗重。

血压的测量应在安静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约2-3分钟后进行测定。将脉压带套在肘关节以上2-3cm,坐位时与心脏位置同高。一般每次测量3次,取最低值,或两次测量取平均值。对于偏瘫老人,应测量健侧。建议每天在同一时间,如上午9时,必要时下午4时再测一次。

除此之外,饮食观察也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包括食物性质种类、进食量、食欲、进水量等。而尿便观察则包括尿量、尿色、排尿次数和大便量、便色、形状、排便次数等。正常的尿液呈淡黄色且清亮透明,正常大便呈土黄色,质地柔软,成形。对于尿便的量,我们可以用估计值,而对于老人使用尿裤的情况,可测量尿垫重量。
注意事项也不容忽视。在测定生理指标时,应避开进食、入浴和运动后1小时内,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此外,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取决于同一时间测试,因此必须遵守规定。

以上是对老人健康状况的全面观察和记录,是护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供有力依据。

▏老人的营养需求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热量需求会随着活动量的减少和肌肉量的减少而降低。一般女性老人一天需要1600-1700大卡的热量,男性老人则需要1700-1800大卡。而对于长期卧床、体重过重或肥胖的人来说,我们建议他们每天减少300-500大卡的热量摄入。

蛋白质是老人饮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注重质量而非数量。每公斤体重摄取1公克的蛋白质是理想的选择。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包括豆类、鱼、肉、蛋和奶制品。鸡蛋是铁质和卵磷脂的优质来源,建议每周食用2-3个。对于胆固醇正常的人来说,每周可适量食用1-2次的肝脏,以补充铁质和蛋白质。

在烹饪过程中,我们应使用植物油来控制脂肪摄入。对于动物性食物,我们推荐选择去皮鸡肉、鱼和精瘦肉(如猪、牛、羊肉)。此外,对于脂肪摄入的控制,我们还应避免油炸和高脂肪的食品。总的来说,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正确的服药时间

医生开药后,常常简单地说一句“饭前服”或“饭后服”,但你知道吗,这其中的学问可不小。药物说明书上会明确指出服药时间和间隔,包括“饭前服”、“饭时服”、“饭后服”等。

那么,何为“饭前多长时间”和“饭后多长时间”呢?空腹服药是指在饭前一小时或饭后二小时服用。而“饭前服”通常是指在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服用,“餐中服”则是指用餐时服用,或者与第一口饭一起食用,“饭后服”则是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服用。最后,睡前服药通常是指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请务必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正确服药,以确保药效的最大发挥和身体的健康。

▏关于服用药物的小窍门

水药,将其加入增粘剂呈现为糊状,可以与果冻、布丁混合,甚至可以将苦味药与可可等调和以减轻苦味。

粉剂是将药物包裹在米纸内,与布丁混合,与增粘剂及少量水混合后可置于舌后方吸收。

对于片剂和胶囊剂,只需吞服胶囊即可。若难以吞咽,可与医生商讨是否可将片剂改为粉剂。

对于舌下药物,这种药物会经由舌下静脉吸收,只需放置在舌下并让其慢慢溶化以吸收。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老人喝水或试图吞服。

至于数药同服时,应与医生商量可否。在医院开出的药物和市贩药物并用时,也应与医生商量。

最后,如果出现副作用,如面色改变、皮疹、食欲不振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药并找医生商量。在任何情况下,用药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重视小感冒,不可掉以轻心

对于老人,感冒需谨慎对待,它是诸多健康问题的源头,预防为先。若不幸染病,应积极应对,以期早日康复。而感冒亦可能是肺炎的预警,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切勿掉以轻心。在此,我建议老人保持安静,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并确保室内环境舒适。如发现发热,应首先尝试物理降温,如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头部。

保持室内温度在20℃左右,湿度约60%,并使用加湿器或挂湿毛巾。饮食上,给老人饮温热姜汤并鼓励其多饮水。此外,用淡盐水漱口有助于排出喉咙的病毒。若出汗较多,可使用干热毛巾擦拭身体,更换干燥的睡衣裤。但要避免过度保暖,影响身体散热。至于电热产品,为防止过热,不建议使用或长时间使用。关爱老人,从细节做起,让他们在舒适的环境中安享晚年。

▏照护失智老人,要注意这些问题

老年人患上失智症,往往会出现记忆力、判断力衰退,语言障碍等症状,甚至丧失日常活动和自我照顾能力,性格也会发生改变。此时,和谐共处就显得尤为重要。理解并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如一次只问一个问题、确认老人听觉、视觉是否正常,甚至进行全面的检查,都是非常必要的。

家庭环境也需注意。尽量减少噪声、混乱的陈设等容易让老人分心的事物,为老人创造一个宁静的氛围。交流时,要面对面、保持目光接触,可以直接称呼名字。讲话要慢、吐字要清楚,避免使用复杂的长句子。同时,要着重讨论一些具体的事情,而非抽象的想法。交谈过程中,不要打断他们讲话。

失智老人通常会通过非语言方式表达需求,如身体语言、含糊不清的语言甚至是叫喊声。因此,应像观察婴儿的需求那样,去体会老人的意图与需求。同时,照护者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要传达尊重和关爱。把失智老人自己的照片或与亲属的合照放大,摆在显眼位置,可以经常提醒他们亲人就在身边。在不同房间的房门上做不一样的标记或不同的颜色,也能帮助他们记忆。

规律的作息对失智老人也至关重要。尽量在固定时间引导他们起床、就寝、用餐,养成规律生活模式。若日夜颠倒情形严重,建议渐进式调整作息时间。照护者也可帮助老人建立“睡前仪式”,以帮助他们意识到睡眠时间到了。白天多进行户外活动,适量日照有助于生理时钟的正常运作。增加白天的活动量,不仅可强身健体还可消耗老人体力,让其晚上较好入睡。

考虑到失智症的复杂性,营造熟悉的环境也非常关键。配合老人的喜好,将家中布置成他们习惯、感到舒服的环境。播放音乐、保持室内光亮,都能减少他们的不安。晚上睡觉时留盏小夜灯,则能避免他们感到害怕或因光线不佳而摔倒。

治疗失智症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建议照护者日常详细记录老人的生活作息,以便医护人员能给出更好的建议。对于失智老人来说,团体活动可能并不总是感兴趣,此时,观察老人的喜好,安排感兴趣的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鉴于失智症的复杂性,我们应明白治疗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因此,理解和接纳老人的变化,提供他们所需的环境和照护,才是最重要的。在陪伴他们共同面对这个挑战的过程中,我们也能收获自身的成长和感悟。

▏关注心理健康,营造温馨氛围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我们的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可能会面临孤独、焦虑等情绪问题。因此,在护理老年人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氛围。可以定期陪伴老人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陪伴。此外,还可以鼓励老人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或社交活动,帮助他们结交新朋友,丰富晚年生活。

每个老年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情感需求。在照顾他们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习惯,不要强加自己的意愿给他们。同时,要关注老人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可以通过陪伴老人聊天、共同参加一些活动等方式,增进彼此的感情,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关爱细节,提升生活质量

在照顾老年人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关注一些细节问题,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例如,可以为老人准备一些易于穿脱的衣物和鞋子,方便他们自行穿脱;在老人活动的地方设置一些舒适的座椅或躺椅,让他们可以随时休息;为老人准备一些他们喜欢的书籍、音乐或电视节目,让他们在生活中找到乐趣。

老年人的行动能力和反应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首先,要确保家中环境安全,避免有棱角、锐利的家具或物品,以免老人磕碰受伤。其次,要保持地面干燥、整洁,避免滑倒。此外,还可以在卫生间、卧室等关键区域安装扶手,方便老人起身和行走。同时,要提醒老人注意个人安全,避免独自外出或进行高风险活动。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 | 寒梅 执业药剂师,就职于知名国家三甲医院三十余年,拥有丰富医护经验。曾多次代表院方外出交流学习,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方面专家,拥有国家级营养师资质,科普爱好者。

来源: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