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专家:彭国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为人类“第五种威胁”(前四种是战争、饥荒、瘟疫、污染)。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显示,我国吸烟人口达3.5亿,7.4亿人遭受着二手烟的危害,每年有200万人死于因吸烟相关性疾病,10万多非烟民死于二手烟暴露,烟草所致疾病给个人和家庭造成了沉重负担。
图源:千库网
其实,现在人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甚至一些资深烟民也会因为健康原因果断戒烟。但是关于戒烟也有很多让人将信将疑的传言,比如像什么长期吸烟身体会习惯,突然戒烟反而会戒出病来等等。
那么这些说法正确吗?科学的戒烟手段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咱们就简单聊聊。
吸烟为什么会上瘾?
烟草中的尼古丁是导致吸烟成瘾的主要物质。尼古丁进入肺部后吸收入血,导致人体血压、心率增高,同时也提高了多巴胺的水平。多巴胺会激活大脑的奖励回路,让你感到愉悦。有研究发现,尼古丁还会增强“视觉和音乐刺激”给人带来的“快感”,这可能是一些人在玩游戏必抽烟的原因。
图源:千库网
但是,尼古丁很容易被代谢出体外,随着尼古丁量在体内的减少,多巴胺的分泌水平迅速下降,吸烟者就会感到烦躁、不适、恶心、头痛并渴望补充尼古丁。而一旦得到了尼古丁的补充,多巴胺会再次迅速释放,吸烟者再次感觉愉悦,便在大脑中形成了一个对尼古丁依赖的“奖赏回路”。
在各类成瘾物质中,尼古丁的成瘾性甚至超过了酒精和大麻。很多人一开始只是出于好奇心,甚至跟风去吸烟,但一个不注意,就成了烟瘾者。据相关资料,大约有33%~50%的人,会在尝试吸烟之后变成经常吸烟的烟民。
吸烟有害健康是“骗局”?
目前全球对尼古丁的研究很多,有害有利的观点众说纷纭。但是到目前为止,致癌名单上并没有尼古丁,因此就有人拿“尼古丁不致癌”这个理由为烟草“洗白”。
图源:百度图片
其实,烟草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含有700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烟焦油、一氧化碳、丙酮、砷、氰化物等几百种都属于有害物质,已明确的致癌物质有70种。例如,香烟中含有苯并芘,苯并芘可以通过吸入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容易导致皮肤癌、胃癌、肺癌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烟草燃烧时还会产生焦油,焦油会抑制人体的免疫功能,引发基因突变,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总的来说,虽然尼古丁并不会直接导致癌症发生,但其成瘾副作用会间接增加了吸烟的危害性。
戒烟后身体有何反应?
戒烟过程中,身体常会出现一些不适,这些症状被一些老烟民称为“戒烟就生病”,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正常的机体调节现象,医学上称为“戒断反应”。
一旦发生戒断反应,身体的消化系统就会出现暂时性紊乱,表现出腹胀、腹痛、恶心、泛酸、便秘、腹泻等症状;循环系统也会表现出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由于尼古丁直接影响着大脑和神经,所以还会产生焦虑、神经紧张、睡眠程度不深等表现。
尽管戒断反应症状多样,但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这更像是身体在自我调节,努力适应没有尼古丁的状态,是一个身体逐渐改善的过程。
图源:千库网
每个人的戒断反应程度不同,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吸烟史、每天的吸烟量和烟龄。一般而言,吸烟越多、烟龄越长,症状可能越严重。
在戒烟的最初14天内,症状可能最为明显,但随后会逐渐减轻并消失。大多数人的戒断反应持续约1个月,但部分重度依赖者可能会持续1年以上。
总体而言,只要坚持度过戒断反应期,戒烟就指日可待。
如何科学戒烟?
烟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成瘾的,这类烟民确实可以依靠毅力戒烟;另一类是罹患烟草依赖的患者,这类烟民光靠意志力戒烟就很困难了,需要寻求科学、专业的戒烟帮助。而根据 2018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发现,我国吸烟者中烟草依赖的患病率高达 49.7%。
图源:千库网
应该如何科学戒烟呢?
1.戒烟要有仪式感。可以向家人、朋友和同事宣告自己的戒烟决定,获得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2.营造一个有利于戒烟的环境。建议处理掉身边所有与吸烟相关的物品,如打火机、烟灰缸等;尽量少参加或不参加有烟民的聚会。
3.可以准备一些戒烟药物。在戒烟的旅程中,特别是刚开始的几周,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为了应对这些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戒烟药物,目前推荐的只有三种:尼古丁替代品、伐尼克兰、安非他酮。其中最有效的戒烟药是伐尼克兰,如果单用药物,能将戒烟的成功率提升到27%。
4.寻求专业机构帮助。为了更好地辅助戒烟过程,吸烟者还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戒烟”,并参与其中的在线戒烟活动;可以前往戒烟门诊,接受专业的戒烟指导和治疗;还可以拨打全国戒烟热线(24小时)400-888-5531;400-808-5531获取即时的咨询和支持。
5.需要强调的是,吸烟成瘾实际上是一种疾病。如果戒烟未能成功,请不要过于自责或怀疑自己的意志力。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吸烟成瘾是需要治疗的。只有找到正确且科学的方法,才能在戒烟的道路上更加顺利前行。
来源: 北京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