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和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到来,2024年5月24-25日,中国作物学会在四川成都邛崃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科技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5月24日下午,在邛崃市南街小学校四川农业大学王世全副教授以“转基因作物及其研究进展”为题为该校师生做科普讲座,从作物、基因、转基因和全世界转基因作物层层递进作讲解,报告内容多以彩图呈现,老师讲得生动,孩子们听得入神。互动环节,孩子们提出了10多个问题,王老师一一解答,满足了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好奇心。

王世全副教授科普讲座中

5月25日上午,由中国作物学会、四川农业大学主办,成都市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管委会、邛崃市科学技术协会、成都市乡村振兴专家人才“组团式”巡回服务综合服务团二团承办,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大邑县农业农村局、蒲江县农业农村局协办的“绿色安全天府粮仓建设”专题培训会在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成功举行。这是中国作物学会针对今年3月在邛崃调研中发现的成都地区水稻生产中福寿螺侵害、水稻绿色安全生产的问题难题,邀请业内知名专家授课培训,导入科技成果,为下一步成果转化落地,解决产业问题开展的前站活动。

成都市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敏在培训会开幕致辞中表示,下一步,邛崃将围绕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紧扣粮食安全大主线,坚持稳粮保供基础支撑和效益增长发展引领并重,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种业振兴增长极、引领西南的科技创新动力源和“天府粮仓”现代粮油高质量发展标杆区,全面呈现“种灵育秀、精耕细作、美田弥望、五谷丰登”的“天府粮仓”邛崃图景。

李敏副主任致辞

中国作物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徐琴表示,农业丰产是国之大者,每一项技术的简便高效、每一个品种的高产优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印证和推广,需要广大农户去应用才能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诚恳希望邛崃的基层农技人员通过培训成为传播科技的使者,将各位专家的科技成果与当地自然资源和实践经验融合,有效助力绿色安全更高质量天府粮仓建设。

徐琴副秘书长致辞

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原所长俞晓平教授,就我国入侵生物福寿螺的扩散为害和绿色防治研究及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他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分析了福寿螺入侵的路径及生物学特性,针对性的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模式和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绿色防治模式”,并具体讲解了两种防治模式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为种植户们解决福寿螺问题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案。

俞晓平教授授课中

四川农业大学马均教授以“水稻绿色优质生产与技术推广模式”为题开展培训。马教授从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指出要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出发,围绕水稻绿色优质生产技术和热点问题,分享了从业三十多年积累的“一优两高”农技推广经验,鼓励农户相信科技的力量。以眉山东坡优质高产生产大赛为例,科学家和农户双向奔赴可实现“1+1>2”的丰产成效。该大赛模式已被列为2023年四川省农技推广模式进行广泛推广,将引导更多农户获得科技福利。

马均教授授课中

四川农业大学李平教授就重金属低积累优质水稻品种培育与安全生产基地建设进行了讲解。重金属污染大米严重制约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李教授研发的重金属低积累优质水稻品种将有效降低稻谷中重金属含量,提升大米品质。李教授提出,应“选择抗病虫、优质、重金属低积累水稻品种,严格落实‘双减’田间管理方案,发展订单农业”,多措并举强化“更高质量天府粮仓”建设。

李平教授授课中

天府现代种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高旭东,邛崃市科协副主席付仁东,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文钊以及邛崃、大邑、蒲江三个市、县的农技站站长、水稻种植大户、稻田种养大户和相关农技人员70余人参加了培训。三位专家将授课视频无偿授权给中国作物学会,回放视频可在学会官网、科普中国和科创中国平台长期回放,可为成都地区的水稻种植户们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料,常学常新,延长培训时效,在种植户中营造良好的爱科技学科技的良好氛围。

5月25日下午,在李平教授的带领下,科学家们前往邛崃全程机械化制种现场和稻渔种养示范基地考察,实地了解福寿螺侵害现状,为下一步制定较为稳妥的福寿螺防治试验方案做准备。

考察全程机械化制种基地

调研稻渔种养示范基地

来源: 中国作物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