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登临的黄鹤楼和我们今天见到的黄鹤楼是同一座吗?

作者:潘剑彬 马全宝 董彦雷

黄鹤楼名称由来

黄鹤楼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原楼建在黄鹄矶上,后人念“鹄”为“鹤”,口口相传,于是“黄鹄楼”被传成了“黄鹤楼”。二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仙人黄鹤”传说。据传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有一天来了一位衣衫破烂的道士问辛氏要杯酒喝,辛氏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就这样,辛氏请道士喝了半年酒。道士为感谢辛氏,在壁上画了一只神奇的黄鹤,它可以随着音乐起舞助兴,从此辛氏酒店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前来吹笛演奏,天上落下朵朵白云,壁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然后道士乘着鹤背飞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道士,用十年开饭店积攒的钱在黄鹄矶上修建楼阁,取名“黄鹤楼”。

黄鹤楼建筑主体

黄鹤楼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长江。其因战乱和天灾多次被毁,其中最密集的时期为明清,七次被毁,重修了数十次,也因此成为重建次数最多的名胜建筑之一。

黄鹤楼集合了各个朝代的特点,同时又加入了现代的元素。

它是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建筑材料建造的,主体高51.4米,整体上从第一层就开始向上收缩,有着极强的建筑稳定性,平面为正方形。外观造型看上去为五层,里面实际是九层,是因为中国古代称单数为阳数,九是阳数之首,也与汉字长久的“久”为同音,有着天长地久的意思。

黄鹤楼最大的特色就是各层大大小小的屋顶重叠,60个屋顶翘角层层凌空,每个翘角下都悬着铜质风铃,微风吹来鸣奏着悦耳的声音。屋顶铺设黄色琉璃瓦,仿佛是展翅飞翔的黄鹤。每层楼内外都有许多装饰的壁画图案,以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内部也陈列着有关黄鹤楼历史的重要文献、诗词和影印本。

主楼周围还有配亭、轩廊、牌坊、铜铸黄鹤雕塑等,采用仿古建筑形式,与山林结合。登临黄鹤楼可远眺长江滚滚东去,俯视周围村镇景色。

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黄鹤楼历经多次重建,由于各朝代的美学理念和技术水平不一,黄鹤楼在各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建筑风貌,但是历代之间又都有着一定的延续性。

最早在三国时期,黄鹤楼作为东吴观敌瞭阵的平台,没有华丽的装饰以及大型的建筑规模。到了唐代,其建筑单体有了斗拱飞檐,体现出唐代大气雄壮的建筑特点。那时正值中国的鼎盛时期,黄鹤楼作为长江边著名的建筑,引得中外游客争相游览。到了宋朝,黄鹤楼建筑规模愈加扩大,不再局限于单独一座楼宇,而修建成由亭台楼阁组合的大规模院落,屋顶形式也修建成当时盛行的十字脊歇山顶(由两个歇山屋顶九十度垂直相交而成)。到了元代,黄鹤楼大体沿用宋代的建筑样式,但是在景观布局方面有了一些变化,在其建筑群边上种植了大量树木,增添了建筑群的庄重氛围。到了明朝,建筑形式整体回归至唐代建筑特点,仍在此基础上有所改变,建筑高度由二层增加至三层,屋顶形式在原有的十字脊屋顶旁边又加了两个小歇山顶(两坡顶加周围廊形成的屋顶式样),还增加了斗拱飞檐的长度和宽度。到了清代,黄鹤楼进行了扩建,为三层八面,内部以五行八卦进行规划设计。现如今我们看到的黄鹤楼是清代晚期遭焚毁后,清政府因国力衰竭使重建进度停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参照清同治年间所建的原型继续修建而成的。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潘剑彬 马全宝 董彦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