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满蒙政权下的阿拉善亲王府:政治与文化的象征
作者:李春青 金恩霖
阿拉善亲王府是北京具有代表清的蒙古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毡子胡同7号,属于内城西北部的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西邻恭王府,东侧和北侧都临毡子胡同,南侧是恭王府停车场院落,目前为公安部宿舍。
清代清政府与蒙古各部落关系紧密。清朝蒙古分为外藩蒙古与内属蒙古,实行盟旗制与札萨克制。外藩蒙古各旗由当地世袭的札萨克管理,有高度自治权,属于藩部,由中央理藩院统管。内属蒙古各旗则由朝廷任命官员治理,类似内地州县。阿拉善亲王属于在贺兰山一带游牧的蒙古阿拉善厄鲁特部,又称西套额鲁特部或阿拉善和硕特部,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后裔,在清代属外藩蒙古。“阿拉善”是贺兰山的蒙古语发音,意思是骏马。该旗最早来自原居新疆的和硕特部,明末清初被蒙古的准噶尔部所迫,迁至甘肃甘州边外游牧。从清入关后的顺治四年(1647)开始,该部开始每年向清政府遣使进贡,保持依附关系。康熙十六年(1677),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率兵击败西套蒙古阿拉善厄鲁特部,青海蒙古首领顾实汗的孙子和啰理率领厄鲁特部避居青海大草滩。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和啰理赴京师朝觐皇帝,该部被赐驻牧宁夏边外。康熙三十年(1691年),清政府派遣使招抚。三十二年(1694年),清政府再次招和啰理进京,“仍赐牧阿拉善”。可见,阿拉善亲王所在的厄鲁特部是属于从主动依附到被清政府笼络的蒙古部族。
阿拉善亲王府位于内城北部风景优美的什刹海地区,最早因为阿宝额驸与郡主的联姻而在京城赐建府第,不经常居住,仅作为蒙古王爷来京暂住的住所,只不过后来的几位王爷居住较多,成为京城著名的蒙古王府。
图1阿拉善王府区位图(自绘)
该王府为一主一辅两路式布局,西路为主路,建筑建造年代较早,布局规整,南侧有一座东西向长的狮子院,然后又大门、二门,再往北有两座四合院,后面又有一个后罩房前的四合院。
图2阿拉善亲王府完整平面推测图(自绘)
阿拉善亲王府作为蒙古王爷府,现在的建筑构成中有很多建筑平面、形式、装饰细节与清代满族王爷的王府建筑有所不同。如该王府中有多处建筑运用砖拱券等西方建筑符号,体现了近代蒙古亲王参与政治、外交事务等所具有的开放心态。
图3东路二进院西式楼房(自摄)
图4 西路原王府花园花厅(自摄)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