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光的偏振

作者:黄尚永

光的偏振是大学物理才会讲到的概念,但是在生活中有很普遍的应用,中小学生也可以了解一些偏振的知识。不过想要了解偏振,得有一定的关于光的知识基础,这也是大学物理阶段才讲到偏振的原因。

1、关于光的本性

光在生活中实在是太重要了,没有光,人类将生活在漫漫长夜。最早、最普遍、直到现在也是最重要的光源当然是太阳。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缓慢,人类大部分时间依靠火把、蜡烛、油灯等照亮黑暗。直到进入电气时代,才有了丰富多彩的灯具。那么,光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早期,也有不少人记录了一些光学现象,比如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墨子就在《墨经》里记录了小孔成像现象,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欧几里德也写有光学的著作,他们主要是记录一些现象,对光的本质还不能形成科学的认知。早期人类对光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著名的大科学家牛顿认为,光是由许多看不见的微粒组成的, 用微粒说可以解释一些简单的光学现象,比如光的直线传播(微粒在空气中没有阻力就可以一直向前传播)、反射(微粒碰到镜面,会反弹改变方向)等。大家都知道牛顿的主要贡献在力学方面,他发现了物体的运动定律,所以他把光想像成微粒,用解释物体运动的理论解释光学现象,也就不奇怪了。对于没有光学知识的人,也是很容易理解光的微粒说的,可以想像光照过一片灰尘,在光的照射下,能清楚地看到很多微粒,当然光的微粒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不过用灰尘微粒想像光的微粒,是不是就很形象了?

(图1, 光线通过微粒)

但是随着科学家们陆续观察到更多的光学实验现象,还有不少现象无法用微粒说解释,比如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限于篇幅和主题,本文不讨论这些现象),这些现象需要用波动的观点去解释,就是把光想像成一种波,因为只有用波动说才能解释干涉、衍射等现象。波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波动是振动的传播,比如抖动长绳子能看见绳子上的波,在水中投入石头能看到水波,说话的时候有声波,地震的时候有地震波。光也是一种波,它是电磁波(可见光只占到电磁波很小的一段,电磁波还有无线电波,微波等其他形式),只不过光的波长非常小,我们不能像看到绳波或水波那样看到光的波。看看水波的图片,我们可以想像,光源发出光后,也以波动的形式向外传播。

(图2, 水波的产生和传播)

这样看来,光既有微粒性,又有波动性,这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偏振现象,也需要用光的波动性质来解释,历史上,光的偏振现象也是支撑光的波动说的有力证据,干涉和衍射现象能证明光是波,偏振现象进一步证明了光是横波(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波,见下文的描述。)

2、光的偏振现象

上面提到光是一种电磁波,波是振动的传播,偏振,顾名思义,就是振动方向偏了,那么,光应该是怎么振动的呢,它怎么就偏振了?

下图中,箭头代表光的传播方向,黄色和紫色分别代表光(电磁波)里的电矢量和磁矢量(可以不知道什么是矢量,想像成电的元素和磁的元素就行)。自然光就是以这样的形式向前传播,也就是说在垂直光的传播方向的截面上,电矢量和磁矢量相互垂直着一边振动,一遍向前传播,电矢量和磁矢量是等同的,或者说是对称的,这样的光不是偏振光。(实际上,在垂直光的传播方向上,电矢量和磁矢量是无差别地朝着各个方向振动的,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把它们分解集中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

(图3,电磁波传播示意图)

但是自然界存在着一些神奇的物质(比如硫酸金鸡钠硷),这样的物质能吸收某一方向的光振动,而只让垂直这个方向的光振动通过,这样就破坏了电矢量和磁矢量的等同性,它们不再是朝各个方向振动,有的方向上振动强,有的方向上振动弱或者完全没有,这就是偏振光了。把这些神奇的物质涂在透明薄片上,就做成了偏振片,偏振片有自己特定的偏振方向。这样,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就可以形成偏振光,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决定了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偏振光在向前传播过程中,就只沿偏振方向振动了。

比如下面这张图,自然光(普通光、不偏振的光)经过一个偏振片后,就变成了偏振光,只在一个方向振动了,如果再通过一个偏振片,取决于两片偏振片放置方向的不同,能看到从最亮(偏振方向相同)到最暗(偏振方向垂直)的效果。 我们可以把第一个偏振片叫做起偏器,就是说经过它后自然光变成了偏振光,把第二个偏振片叫做检偏器,就是说怎么检验光经过第一个偏振片变成了偏振光呢?因为它经过第二个偏振片,旋转第二个偏振片的方向,能看到透过光的明暗变化。这种现象最早于1808年由法国物理学家马吕斯(1775-1812年)经过实验发现和证实,马吕斯也总结出了定量解释这种现象的马吕斯定律(限于文章定位,不再给出马吕斯定律的数学表达形式)。

(图4, 起偏和检偏的示意图)

下边这两张图更形象得演示了两张偏振片,以不同方式叠加时的效果,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叠加时就完全不透光了。当然我们肉眼看不出偏振片的偏振方向,根据效果我们就知道它们是怎么叠加的

(图5, 偏振片以不同方式叠加时的效果)

偏振的这个性质,可以借助条纹胶片来帮助理解,使用两张有条纹的胶片,当然是条纹方向相同时,可以透光,可以最清楚地看到后面的东西;而当两个条纹胶片的条纹相互垂直,形成格子状时,就不能透光,不能看到后面的东西,条纹越密,现象越明显。把偏振片想像成密密的条纹胶片,就很容易理解两片偏振片形成的现象了。

(图6, 用条纹胶片类比偏振片)

3、偏振的应用

(1)3D眼镜

(图7 ,3D眼睛)

大家到电影院看3D以上电影时,需要戴上电影院配备的眼镜,才能看到逼真的立体效果,不戴眼镜就感觉画面有点虚,看着眼晕,这种眼镜的镜片就是偏振片。

戴上眼镜能产生立体感的主要原因是左右眼看到的画面不同,拍摄电影时使用一左一右两个镜头,左边镜头的影像经过一个横向偏振片,得到横向偏振光,右边镜头的影像经过一个纵向偏振片,得到纵向偏振光。

3D立体眼镜的左右镜片分别是横向偏振片和纵向偏振片,横向偏振光只能通过横向偏振片,纵向偏振光只能通过纵向偏振片,这样就保证了左边镜头拍摄的影响只能进入左眼,右边镜头拍摄到的影响只能进入右眼,左右眼看到的影像不同,就产生了立体的效果。

(2)液晶显示器屏幕上的偏振膜

比起看电影,我们接触更多的是液晶显示器,基本上家里都有液晶电视、液晶电脑等,但估计很少有人知道液晶显示器屏幕上也有偏振膜。有些显示器会在醒目的位置贴有“禁止撕下屏幕贴膜”的提示,在很多用户的潜意识里,屏幕表面的贴膜不就是保护屏幕免划伤的吗?揭下来又能怎么样?

(图8, 显示器贴膜提示)

液晶显示器成像需要3个关键部件:背光灯、液晶屏、偏振膜。当显示器通电后背光灯打开,此时从液晶屏透出的光(电磁波)不是我们能看到的自然光,它是一种偏振光,人眼是无法识别这种偏振光的,只能看到一片白色的画面。而覆盖在液晶屏表面的偏振膜能将人眼无法识别的偏振光“翻译”成可以识别的色彩并呈现出来。

偏振是不是还挺重要的?想要知道更多的偏振知识,比如偏振光的各种形式,怎样用其他方法得到偏振光,马吕斯定律是怎么写的等,就努力学习吧。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黄尚永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