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即使不能乘坐《千与千寻》里的海上小火车,你也依然可以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乘着火车飘洋过海,见到海南岛最北端的助航灯塔。在内陆与海南岛之间,没有跨海大桥,也没有海底隧道,那火车乘船过海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前面说的火车过海,就发生在粤海铁路(图1)上。粤海铁路包含铁路南、北港和粤海铁路1、2、3、4号4艘渡船。4艘渡船均为万吨巨轮,下层甲板载运火车,中层甲板载运汽车,上层舱室载运旅客。火车要过海,就必须被装到渡船上,横穿琼州海峡。自2003年1月7日开通运营至今,这是我国首条能让火车漂洋过海的跨海铁路线,也被誉为“海南岛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图1 粤海铁路实拍图

那么火车是怎么被运上船的?分为哪几个步骤呢?简单来说,就是:分解编组—推车入船—绑扎固定—下船拼接(图2)。

1.分解编组

本文以18节车厢为例,该列车总长度约440米。火车先从第9和第10节车体中间被截断成两组,两组车厢再分别截成4节和5节两段,这样18节车厢一共被分成了4段,并按照5~4~4~5的结构两组两组推上轮渡。有意思的是,如果这时你望向窗外,便会发现一列原本头尾相接的火车被折叠成车厢并驾齐驱的“坐船”姿态后,被推入巨大的船舱。由于作业时不能供电,列车解编前按规定整车断电,同时为了确保人员安全,列车上的旅客需要留在车厢内,每节车厢都会有列车员监管,火车甲板也会有相关工作人员值班。

2.推车入船

将轮船上的列车轨道从右至左将四条轨道依次编为A、B、C、D。分解后,在两部动力牵引机车同时作用下将分解好的两部分车厢组向规定轨道推进(图2.a),首先进入船舱A、D两条轨道,并在4~5、13~14车厢之间再次进行分离并后拉(图2.b),这个时候A、D两条轨道上分别停留着5~9、14~18两组各五节车厢。剩下的1~4、10~13两组各四节车厢在机车牵引下后退、变轨(图2.c),分别向B、C两条轨道推进进入船舱(图2.d)。

图2 推车入船

3.绑扎固定

火车被推送到船上的甲板后,车厢会被固定在四条轨道之上,而后有专业人员采用绑扎固定的方式把火车卡住。他们采用绑扎铁链、垂直螺杆支撑器、铁鞋、过渡车钩四种方式(图3)将火车牢牢地固定在甲板上。除此之外,轮船设计了抗横倾系统,可以抗击八级风浪,随时保持船在海上的平稳行驶。当火车全部固定完成后,车厢内重新接通电源,恢复上船前的状态,火车便可以坐上轮船启航。


图3 火车在甲板上的固定方式

4.下船拼接

伴着沿途的风景,轮船抵达海的对面后,两个牵引机车从陆地方向同时进入轨道,将1~4、10~13两组车厢同步拉出船舱,等车厢完全上岸后,变轨,同时后退,再次进入船舱的5~9,14~18车厢所在的两轨并完成对接。此时列车恢复1~9,10~18成两组车厢。拉回岸上,彻底离开轮船。离岸后,10~18车厢等待,1~9车厢开始加速,越过后再次后退与10~18车厢组进行最后对接。至此,列车拼接一体完成,便可以再次驶入火车站了。

就这样,火车就轻松的横渡海洋啦!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在轮船上修建火车铁轨,工程浩荡且繁琐,乘客到站直接下火车,上轮船,到岸下船后换乘火车或其他交通工具不是一样的道理吗?

其实不然,我们细想一下,火车上只有乘客吗?答案是否定的。有乘客就会有行李,乘客来回上下搬运行李就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火车上装载的可能是大型货物,装卸过程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轮船上修建轨道,将火车直接运载到对岸,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能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避免货物丢失、破损等情况。

当然了,它的意义远不止在装卸货物方面,通过海上轮渡,连接因水域无法联通的地区和城市,在这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下,内陆与海岛之间物流产业和其他服务行业,如旅游、商贸、金融等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比如我们要想喝海南椰子水,想吃海南椰子鸡,在机票很贵或者没票的情况下,乘坐轮渡过海前往目的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天地交而万物通,各个地方的连接少不了交通枢纽,无论是铁路还是轮渡,都发挥了“桥梁”的作用,他们让不同地区成为了携手前进的“伙伴”,这也正如我国在国际上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坚持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致力于推动全球交通合作,也希望能够为世界各国人民创造更多的福利和机遇,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为科普性知识,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做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 大道至简 车行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