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科学家们对二叠纪-三叠纪气候危机的研究日益引人关注。这一事件被认为是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气候变化事件之一,也是导致地球上最大规模生物灭绝的原因之一。然而,对于这一事件的理解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图片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 https://www.cgs.gov.cn/dzzs/jdz/2003111802.htm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近日发表的一篇题为《热量与营养压力导致了二叠纪-三叠纪浅海生物灭绝》的最新研究,由William J. Foster、Anja B. Frank、Li Qijian、Silvia Danise、Wang Xia和Jörn Peckmann等科研人员撰写,已被《Cambridge Prisms: Extinction》接受。这些科研人员分别来自德国汉堡的Universität Hamburg地质学研究所、中国南京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地球科学系以及中国四川成都的成都理工大学。为供全球环境治理兴趣人士参考,“海洋与湿地”小编分享其简要资讯如下,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
这项最新研究发现,二叠纪-三叠纪时期的海洋生物灭绝与热量和营养压力密切相关。他们对该时期的地球化学数据和化石记录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这一生物灭绝事件的关键驱动因素。
图片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 https://www.cgs.gov.cn/dzzs/jdz/2003111802.htm
本文中介绍了“二叠纪-三叠纪气候危机”,是一个严重而迅速的气候变暖事件,类似于未来最坏情景的预测。科学家们想要了解这一气候事件导致的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根本原因,因此他们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方法,将高分辨率的化石数据与高分辨率的地球化学数据进行了统计整合。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赤道海洋生态系统中,氧同位素(温度指标)和镉同位素(初级生产力指标)动态最能解释海洋生物灭绝的原因。这表明,对于过去和现代这些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来说,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热量和营养压力,以及相关的营养网络效应。
该研究的摘要指出,二叠纪-三叠纪气候危机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现代生物多样性潜在威胁的重要见解。这一危机与现代海洋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广泛环境变化相吻合,但灭绝的主要驱动因素尚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数据分析,量化了地球化学指标与化石记录之间的关系。
他们在二叠纪-三叠纪事件最受关注的地点——中国的煤山剖面进行了研究。在中国浙江省的煤山,有一条二叠纪-三叠纪地层延伸了2公里,成为了许多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场所。这一地区提供了关于气候危机期间生物灭绝的重要信息。该研究发现,煤山剖面的δ18O磷灰石(古温度指标)和δ32 114/110Cd(初级生产力指标)最能解释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组成的变化。这些发现表明,海洋温暖和营养可用性导致的生理压力在驱动二叠纪-三叠纪事件期间赤道海洋生物灭绝中起主导作用。
这项研究的结果增进了科学界对过去气候危机中环境变化与灭绝动态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并为我们对最坏情景下的灭绝威胁提供了重要参考。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
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
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事件(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是地球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发生于古生代二叠纪与中生代三叠纪之间,距今大约2亿5140万年。此次生物大灭绝,是地球上已知的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也被称为“二叠—三叠纪大灭绝”。据估计,这次灭绝事件导致了地球上70%的陆生脊椎动物以及高达96%的海洋生物灭绝。这也是昆虫历史上唯一一次大规模灭绝事件。据统计,约有57%的科和83%的属在此次灭绝事件中消失。
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事件造成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事件改变了地球生物多样性格局,为新的物种演化和生态系统重建奠定了基础。对于这次灭绝事件的原因,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假说,包括气候变化、火山喷发、海平面变化、海洋缺氧等,但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解释。
END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
欢迎转发(请注明来源)。
新闻源 | Foster W. J., Frank A. B., Li Q., Danise S., Wang X. & Peckmann J., 2024.
编译 |Wendy
审核 | Maggie
排版 | 绿叶
参考资料略
来源: 海洋与湿地